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56年,美国开始把“文化交流”作为对苏联渗透的主要手段。1959年,美国参加苏联举办的国家展会,宣传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美国民众生活方式,也利用爵十乐、电影,舞蹈,歌曲等大众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有人认为,美国在50年代宣传的消费主义“美国梦”是导致苏东剧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的做法
A.放弃了对苏进行意识形态对抗B.消除美苏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差异
C.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D.一定程度上体现美苏冷战形式特征
2022-01-02更新 | 29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四)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下半叶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20世纪后半叶,西欧各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寻求发展,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引起众多同学的关注。为探究这一历程,某学习小组使用了下面几则史料。

材料一   有关二战后初期西欧状况的一组史料。

19461950年西欧主要国家工业生产指数表(1938年=100

19461947194819491950
英国106114128137148
法国7995111122125
意大利759399105119
荷兰7494113126137
联邦德国2934517590

材料二   19586月,戴高乐复出。他认为应该调整法国的外交政策,放弃第四共和国的“大西洋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戴高乐更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19699月,勃兰特组建西德联合内阁,新东方政策正式推行。勃兰特说:“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欧盟(欧共体)成为联合国50多个多边协定和条约的唯一非国家签字方。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或期间,欧盟总是试图协调各成员国的立场,以便在联合国采取共同立场。在安理会,欧盟成员国在涉及欧盟已经形成明确政治立场的全球安全问题上也开始注意维护欧盟的立场。“凡是在欧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领域,欧盟的声音都成为确保该多边议程付诸实施的关键性多数”。

——摘编自丁银河、张晓京《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的层次分析》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是否具有必要性?说明你的理由。
(2)把材料二作为探究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依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4)考量历史上一个文明区域国际地位的变化,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19183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初,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4-5月,德国和土耳其违反《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外高加索。19193月至1920年底,协约国又策划俄国反革命武装发动3次大规模进攻。192011月,红军消灭弗兰格尔匪军。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至此基本结束。

材料三 约翰·悔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和“战后繁荣之父”。《和约的经济后果》他的主要著作之一。1919110日,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中的财政部首席代表,来到巴黎参加巴黎和会。当年年底,《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正式出版。此书立刻引起轰动,尽管有人严厉抨击,却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成为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论基础,也为希特勒一再引申发挥。

在书中,他还以指点江山的恢弘视野建议,应该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同盟”。他认为,让德国经济得以喘息,以便能让全欧洲得以重建。摧毁德国,实际上是摧毁了整个欧洲经济体系。由此可以想象,在外界高压下,德国产生出希特勒这类的人物是件多么自然的事情。

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书中找到:纯粹以强权恩怨争斗为主线的世界格局向更理性并且首次将经济一体化钠入国家战略考虑的新动态;对经济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书找到:经济全球化和凯恩斯主义的滥觞。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指出在对中国、对俄国、对德国来说,巴黎和会具有什么样的本质。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凯恩斯的经济与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和所学,巴黎和会后至今,凯恩斯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他的一体化主张又有着怎样的实践与背离。
2021-11-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际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宣告了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的终结。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多次会谈所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而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作为雅尔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国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干涉,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援助,对教育文化事业的关注,反映了历经战乱的人类理性正在作出正确的选择:较量与敌对将趋于缓和,竞争与交流将日居主导。这一切正是人类社会进步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标志。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的特点并简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在影响方面的主要区别。
2021-11-14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1950年7月20日,美国出台《国家心理战计划》,其中提到“美国绝不将本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其他国家和人民;美国愿意将本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与苏联民众的自由和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二战后初期
A.美苏关系逐步趋向于缓和B.美国改变了霸权主义政策
C.美国冷战政策具有隐蔽性D.美国加强了对苏经济援助
7 . 在两极格局下,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法案,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及现代化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也开始这样做,并希望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通过苏联的支持和采用苏联的现代化模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美苏的这种做法
A.直接促成了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形成B.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影响了第三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选择D.缓和了冷战过程中的世界紧张局势
8 .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近现代世界史》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出现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强化。而实行马歇尔计划正好把那种趋势颠倒过来。”作者在此强调马歇尔计划
A.淡化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冲突B.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C.降低了世界各国的关税水平D.加强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9 . 下表为1945-2004年法国民意调查:“你认为1945年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统计结果,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法国民族主义的不断发展B.英法关系持续恶化的表现
C.冷战思维导致的恶果显现D.美国对法国控制不断强化
10 . 自由欧洲电台一档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听众的《广播医生》节目,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据统计,在1954年9月—1955年8月这段时间里,电台共收到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93封听众来信,其中有35封是要求获得医疗建议或药品,甚至包括直接从医院发往电台的求助咨询问诊电报,一时之间,自由欧洲电台俨然成了一所专业医疗机构。自由欧洲电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国际紧张局势B.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C.宣扬西方国家的优越性D.进行“和平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