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58年英国人创作的漫画《我只能看到最下面两行》,画中联合国秘书长手边放着很多眼镜,并把它们依次递给面前的美国。美国无论戴哪副眼镜,均表示只能看清下面两行最小的字“承认伊拉克”,对上面几行大字“6亿中国人在联合国仍然没有自己的代表”则视而不见。这一作品意在说明
A.中国粉碎美国遏制政策B.西方阵营面临严重分化
C.联合国是美国霸权工具D.美国顽固坚持冷战政策
2021-10-1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3“北溪2号”谁炸的——大国博弈-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949年的一幅漫画


——摘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德国社会的预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材料二 从15世纪开始,柏林先后成为了勃兰登堡邦国和普鲁士王国的首都,1871年德国统一后,又上升为盛极一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都。冷战时期德国分裂。

柏林仍然是东德的首都。虽说和巴黎、伦敦等城市相比还略逊一筹,但其城市规模和配套设置,已经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要好得多。……德国统一后,柏林政府在城市设计竞赛中明确要求:以新的空间结构将分裂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东西两半柏林重新焊接起来;而且要能体现出德国的自由与民主,将柏林望遗成为新德国的首都。索尼等大型跨国集团把全新的柏林视为向东欧开拓市场的基地。

——摘编自玛丽·弗尔布鲁克《德国史1918-200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统一后继续选择柏林作为首都的意义。
3 . 如图为罗马条约签订后法国漫画《共同市场》∶戴着象征第四共和国小红帽的法国民众走近投票箱,箱子突然弹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头像,连接头像的弹簧是法语单词"共同市场"。该漫画意在
A.表达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
B.唤起法国民众对二战的深层反思
C.质疑欧洲一体化法德联合的必要
D.批判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猜忌心理
2021-05-28更新 | 2386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某同学对美苏冷战模式的分析比较。由图可知(     
分析层次国际体系国际秩序美苏争霸与有限合作
国际格局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
国家互动军事博弈“北约”与“华约”
经济博弈“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国内政治战略决策遏制战略与输出革命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A.民族国家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B.美苏冷战具有全方位对抗的态势
C.大国博弈始终囿于单一国际体系D.冷战中存在国家间经济局部合作
2023-08-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08
23-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5 . 探寻历史的遗存。历史遗存是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也是重要的历史载体。以下是某校史学社团举办的“探寻历史遗存”的体验活动。

(1)请将上述图片中的场景与其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相匹配。(填写字母)

(2)社团成员按时序先后排列上述图片反映的史事,排在第一位的是①,第三位是②,第五位是③,(填写字母)
(3)以下是社团成员对上述史事的解释,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①图A建筑的修建者是苏美尔人。②图B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
③图C中的史事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④图 D 中体现了美苏冷战的激烈对抗。
⑤图E指向的宗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的冲击
(4)上述哪幅图片反映的史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最大?请说明理由。
2023-09-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德和解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5059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立即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和接受。
1951418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巴黎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为后来成立欧洲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1958914日至15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会谈,此次会谈结束了法、德两国长达百年的敌对历史。
19631阿登纳三访巴黎,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法德两国在国家制度层面建立起了和解的制度框架。
196548法、德等六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共同体,至此,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步向社会、政治、安全等领域推进。

材料二   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关系图


——摘编自和春红《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


从法德和解的角度对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原因进行解析。
2023-1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图中柱状高低代表了各国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给该图加一个说明,合适的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
B.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接受援助相对数量示意图
C.“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费开支数量对比图
D.世界反法西斯成员国军事实力对比示意图
8 . 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

材料一   1839年摄影技术正式诞生,人们开始尝试用摄影记录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如下图)等。照片能够把转瞬即逝的动态过程凝固成静态的画面形象,永久保留,便于理解,可信度强。

——摘编自吴建《新闻摄影学》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照片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______________;(写字母)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
A.美国独立战             B.美国内战
(3)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从材料三中选择两张照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照片③⑤。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规模,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同盟。
2023-09-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9 . “墙”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墙”的修建与倒塌之间不断轮回。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功能不同的墙,对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标出下列墙在下图所处的位置空间。(填字母)
A.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命人修建城墙
B.公元前27世纪法老命人营造防沙墙
C.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人所建造的防御墙
D.1961年修建的柏林墙
E.15世纪印加人所筑长城
F.2003年修建的印巴边境的“隔离墙”

在中国近代,“墙”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1912年,《真相画报》对上海拆除旧城墙一事大加赞赏:

上海租界六通四辟,车水马龙,毫无障碍,唯县城闭塞,有同圈禁,不独贻笑外人,对于我国民,亦有种种之妨害。交通既形不便,空气定多秽浊,吾民何辜,受兹苦恼。……真足为新世界新人物之纪念。


(2)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拆除旧城墙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真相画报》关于是否拆长城的评论:

历代以之限西北戎马之足,匈奴……等族,皆有所畏慑,不能越雷池一步。前清自辽左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北方无烽燧之警,今更五族一家,共为同化,此城遂同虚设……。而与其拆之而劳民,不若存之以为考古之资料。埃及之金字塔、罗马之千里石渠,合之长城,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欤。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杂志编者从哪些角度陈述了他反对拆除长城的意见。
(4)美国总统曾对柏林墙的修建表示“墙比战争好太多了”,柏林墙的修建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单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历史上“墙”的修建与拆除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