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刚出版,欧洲就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作出了新评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将用暴力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未讲到如何对待旧国家机器的问题。在总结法国六月革命的教训中,他们提出“打碎”的思想。通过1848年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农民在大陆所有国家中占着人口的多数,于是他们提出工农联盟的思想。

——摘编自丁云本《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   当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时代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条件的重大变化,革命形势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了处在帝国主义总链条薄弱环节的国家。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特点——更加突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并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人、农民、士兵中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他们的觉悟,使他们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列宁以其坚强的意志,带领布尔什维克党走出各种困境,排除各种干扰,最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邬春红《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的改革对东欧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戈尔巴乔夫否定“斯大林模式”基本体制的言论和政策措施极大地鼓舞了东欧各国原本就存在的试图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改革力量,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则给东欧各国提供了自主改革的外部条件,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政治变革风暴在20世纪80年代末于东欧兴起,最终引起剧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选择与发展——20世纪的世界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并由此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欧剧变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3 . “冷战”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中国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战争临近结束时,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随着和平的到来,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大同盟走向分裂,并为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际政治学通常以“极”为单位称谓世界格局。“极”的实力由多种要素构成,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关注的焦点是主要政治力量,即区域性或全球性大国。而今天,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中国的发展是文明型力量,强调的不是对抗或改造,而是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不仅体现在新型国际关系、新理念中,也体现在合作倡议的具体落实中。

——摘编自赵磊《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并列举中国文明型力量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023-02-15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率先对苏联挑起了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阻碍。苏联经济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实力却大大增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欧洲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积极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初期,这些力量成为反对侵略、坚持民主进步的主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侵略的中国和亚非人民在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英勇抗敌,在战时同盟国武装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员由亚非国家人民组成,他们成为战后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主力军,也是抵制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生力量。美国把以上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打败法西斯主义而告终,但胜利之后,接踵而来的不是自由,却是饥饿和混乱。随着1947年1月严冬的开始,能否生存下去已成了威胁英国的最大问题。农业生产下降,低于19世纪水平。工业生产停顿,电力只在每天上午供应几小时。令形势更加恶劣的是,严重的经济困难还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不断升级,社会动荡越来越严重。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接连不断地爆发工人运动,共产党力量得到快速发展。到此时,杜鲁门政府才开始对西欧的稳定问题担心起来。

——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障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条件。
(2)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面临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政府为应对西欧稳定问题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这一措施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

——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材料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11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国打破其封锁的主要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交往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军条约,为美苏管控冲突,避免核战争,维护大国核垄断及防止核污染、核扩散等共同利益提供了法理依据。美苏两国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直至可能在实际上被排除,都仰赖以苏联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在此期间,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培养核人才又进一步促进了苏联核潜力的稳步增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不可否认的是,核武器几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逻辑,导致超级大国事实上的“行为谨慎规制”的产生,避免核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万鑫、张广翔《冷战、核军备竞赛与苏联核中心的活动——以核研究与核部署为中心》

材料二   各方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

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该机构成员国有权充分参与该机构的所有决策程序,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

——摘编自《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2023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研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归纳推动21世纪国际格局新发展的积极因素。
2023-07-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际秩序的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该书作者是(单选)
A.莎士比亚   B.格劳秀斯   C.孟德斯鸠   D.亚当·斯密
(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写序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2023-03-21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探究马歇尔计划。

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步骤三

接着,他又从搜集到得以下两则材料中,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材料四   马歇尔这项计划的“副导演”理查德比斯尔:“(我们)十分清楚,马歇尔计划从来就不是完全利他性质的。我们希望,加强作为大西洋联盟成员国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能使他们负起防务责任,以支持冷战。”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五   1949年,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4)材料四、五为探究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哪些新视角?

步骤四

通过上述学习过程,该学生对探究历史事件的路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5)归纳史料搜集、运用等方面的若干路径。
2023-04-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最初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为了赔付战争赔款,通过无偿援助、技术援助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从而实现其经济目的;随后,在70年代,埃博拉等传染病的疯狂肆虐不仅伤害了人类健康和人身安全,更是导致了贫困,特别是在非洲,传染性疾病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贫困化。财务省通过经济支持,通过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带动了大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二战结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处于美国的阴影之下。这个时候的日本刚好面临全球卫生问题频繁出现的状况,无论是三大传染病还是埃博拉病毒,都为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契机。

材料二   “四省厅制”是日本通过政府参与全球治理的重点方式。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会有其他不同的省厅参与进来。虽然外务省在“四省厅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但是由于没有划分明确的职责范围,四者之间缺乏一个控制位置。一个援助项目的实施依旧会根据多个部门进行商议,并经过商议—报内阁—再商议的过程,其依旧是复杂和难以协调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妲妲《二战后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862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6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
1954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判决布朗胜诉
1955罗莎·帕克斯事件引起黑人“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1957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军队护卫黑人儿童入读白人学校
1963马丁·路德·金在集会游行中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964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原告布朗是名黑人,其女儿按照州法律规定只能去黑人学校,最终最高法院裁决布朗的女儿可以入读白人学校。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工业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分之二,经济总量稳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如果说黑人二等公民的身份能够为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一定的消费市场,那么,二战之后黑人的这种身份便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了。20世纪下半叶以原子能、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人因而要求获得平等的学习、生活、交流的权利。

——摘编自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胜果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