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年秋,当联合国召开第15届大会时,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五个主张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首脑,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首脑会议。19612月,铁托访问非洲九国,为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游说。埃及首先响应,并于4月在开罗就召开首脑会议的预备会议达成协议。苏加诺和尼赫鲁先后表示赞成,于是以四国首脑的名义邀请不结盟各国出席开罗预备会议。6月,20个国家参加了预备会议,决定同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预备会议讨论了邀请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范围,制订出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条基本标准

一、与会国必须米取或赞成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

二、与会国必须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三、与会国不参加大国之间以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四、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

五、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与会国对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时,不得以大国间的对抗为背景)。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九卷1959-19698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并分析其影响。
2022-05-14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欧洲共性,是指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制度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拿破仑之前,欧洲已存在不少共性。如基督教是共同的信仰,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封建庄园制是中世纪欧洲普遍的经济体制,欧洲特别是中西欧地区,大都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和殖民扩张的历史发展阶段。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资本主义的法国与封建主义的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产生了制度上的分歧与对立,欧洲的共性削弱了,差异性扩大了。然而,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扭转了这一趋势,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被征服地区,欧洲大陆处处闪耀着法国大革命原则与理念的光辉,欧洲的共性重新得到加强。

——摘编自宛凤英《拿破仑发动战争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1805年,拿破仑在征服意大利的时候,不仅消除了一切封建权利的遗迹,而且还剥夺了教堂和寺院募集某些苛捐杂税的权力。在拿破仑统治期间,意大利不仅修建了良好的公路、桥梁和学校,而且有效的进行了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并建立了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管理制度。拿破仑战争不仅将法国的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到了波兰、荷兰和西班牙等附属国,而且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契约关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充分保障了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为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战争向欧洲输出的文化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关于拿破仑战争使“欧洲大陆处处闪耀着法国大革命原则与理念的光辉”这一观点。
2022-07-06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的交锋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渐渐开始落后。由于对越战的不断扩大,美国的军费开支直线上升,使得美国的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美国在19651968年四个年度里都是财政赤字,总额度高达392.5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通货膨胀。在军事力量上,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同苏联相比,无论是在常规兵力方面,还是在常规武器方面,都处于劣势,如苏联率先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等。

——摘编自陈小宁《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探析》

材料二   通过越南战争,使美国认识到新中国倍受孤立和封锁不但没有因此被削弱,反而在复杂的国际斗争和纷乱交错的国内环境中战胜了种种困难,逐步站稳了脚跟。原子弹、氢弹相继试验成功,使中国力量不容小觑。中国在美苏抗衡之间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尼克松后来所说:“促使美国和中国接近的,不是哲学概念,也不是友谊,而是国家的安全,是由于双方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关系。”

——摘编自陈俊杰《缓和利益的选择——浅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态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2021-11-25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5年华约组织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华约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随苏联的国家利益的调整而调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刚成立的华约活动在于健全组织机构,增强凝聚力。七十年代苏联自觉力量已强,极力统一缔约国的军事建设,加强军事控制,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保持对北约的军事优势。八十年代后,苏联主动宣布华约缔约国单方面裁减军备,华约外长发表声明:无条件尊重缔约国现有的边界不可侵犯。华约组织成立初期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苏联利用华约组织控制东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遭到了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威胁。加之苏联任意践踏缔约国的主权,东欧国家也日益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1991年华约缔约国签署《华约停止生效议定书》,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改编自乔志忠《华沙条约组织——早逝的同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华约组织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后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约解散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美国成立中央情报局,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说:“我不管中情局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我所需要的是它们24小时留心苏联的攻击。”1952年,美国成功试验了第一个氢弹。19538月,苏联也实验成功氢弹。这促使美国政府迫切渴望得到关于苏联原子能计划的科学家的情报以及在东德开采铀资源的铋(Wismuth)公司的情况,还有苏联的核政策。于是中情局总部决定秘密修建“柏林隧道”。英国也参与策划了该计划。从19548月“柏林隧道”开凿到19564月隧道被苏联发现,“隧道”给美国和英国提供了关于苏联的大量情报。这也使美国松了口气,苏联没有对西柏林突然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的企图。“隧道”被发现后,这些情报仍然被分析,用来作为参考。“柏林隧道”事件激发了苏联采取进一步措施,关闭东西柏林通道,使西方在柏林进行间谍活动变得更加艰难,可以保障东德共产主义政权的安全。

——摘编自高文知《“柏林隧道”的修建与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情报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修建“柏林隧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林隧道”事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54年,参议员麦卡锡利用职权肆意诽谤诬陷,指控国务院许多人是“共产党员”“间谍”,诬指共产党员已渗透到军队、军工部门,甚至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关。他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美国领导人。在麦卡锡时代,美国社会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人们互相猜忌,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

材料二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然而美国招募和训练了大批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入侵古巴,妄图颠覆古巴政权。美国政府还不顾国际法院的裁决,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巨额军费和武器,企图颠覆亲苏的尼加拉瓜政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内政策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内外政策带来的危害。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
2021-06-09更新 | 3999次组卷 | 25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冷战是指二成后的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经济遏制政策。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欧洲各国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达131.5亿美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法案,通过资金技术援助,使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以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1969年尼克松政府灵活处理经济冷战政策,通过《出口管理法》放松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希望通过发展美苏贸易诱使苏联在越南成争、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方面让步。1979年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冷战政策,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材料二   1950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进入1970年代后,作为“缓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克松决定放松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指出:“双方将贸易关系看作是另一个可带来互利的领域”。中美之间贸易迅速上升,贸易额从1971年为零到1974年达8亿美元。在美国对华贸易中,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向中国出售10架波音707飞机。从1974-1977年,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厂商签订了价值37.4亿美元197项设备引进合同。中国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兴建27个大型工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戴超武《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经济冷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70年代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5-16更新 | 344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