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战争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一1919年夏天,在美国是否加入国联的问题上,“强硬派”参议员持孤立主义态度,他们反对国联盟约第十条,认为要求所有的会员国在其中一方受到进攻时要采取共同的防御措施将使美国卷入国外的战争。威尔逊拒绝妥协和修改国联盟约第十条。为了向人民表达他的计划的正确性,威尔逊开始在全国作巡回演讲,他说联盟是世界和平的唯一希望,是防止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人们给予威尔逊热烈的掌声。经过了多轮投票和争论,参议院最终于1920年3月扼杀了国联盟约。拒绝签订国联盟约表明许多美国人拒绝承认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及美国在全球地位的改变。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等

材料二1947年2月,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希望美国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杜鲁门总统呼吁全面抵抗“某种意识形态”,坚称对共产主义实行遏制就是对和平与自由的保护,而和平与自由正是所有美国人所依赖的根本。美国在经济上援助西欧后,英、法还要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关于建立北大西洋区域组织的决议案,解决美国在和平时期不能与别国缔结军事同盟的问题。经过会谈,1949年4月4日,美、加和西欧共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当中的一国或数国遭武装攻击,"则它们之中的每一国均将行使联合国宪章第51条所承认的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追求“法国的伟大”是戴高乐当选总统后的执政目标。为改变法国是美国“小伙计”的屈辱地位,1959 年起戴高乐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外交政策,如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御体系;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拒绝美国的核保护伞;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力主法德和解,推动建立欧共体。同时,法国以“缓和、谅解与合作”的姿态,发展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普遍缓和;并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戴高乐的这些政策,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中一直延续和发展,对法国、西欧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提出“法国的伟大”的背景及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追求“法国的伟大”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3-05-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德国政府正式开始向外推行“世界政策”,强调德国要“把世界市场视作她的猎区”,“使世界市场服务于德国的国内工业”。德国议会于1898年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法案,1900年又通过第二个海军扩建法案,规定到1915年德国海军力量要达到英国的水平。此外,德国计划建立一个西起德属西非和南非,东至德属东非的斜断非洲殖民大帝国,并与英国发生冲突;在北非,德国与法国展开争夺摩洛哥的斗争,并引发两次危机。

——摘编自李伯重、韦森、刘怡等著《枪炮、经济与霸权》

材料二   由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丧失了直接以政治和军事手段提高其国际地位的可能性。1949年,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就职后,把经济外交作为基点和突破口,最终推动政治利益的获得,即主权的恢复。1949—1955年,联邦德国扩大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参加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支付同盟及欧洲煤钢联营等组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联邦德国为成员国之一。

——摘编自彭雅《联邦德国的主权外交及其策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联邦德国为之努力而取得的成效。
2023-06-27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太空技术发展给你的启示。
2023-06-14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美国首先在欧洲实施“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政策。19544月,艾森豪威尔在回答记者有关东南亚的问题时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你立起了一排多米诺骨牌,只要是碰倒了第一块,那么最后一块也会很快倒下。一旦印度支那丧失,跟着就是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丧失,这不仅是物资和资源的丧失,而且是成千成百万人口的丧失。再跟着就是日本、菲律宾近海岛屿防务圈受到威胁,再进一步就是向南威胁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方面,日本将不再是西方的重要市场,可能转而以中国为其商品的主要出路。”这一理论提出后,被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奉为信条,是他们对越南战争干涉升级的一大理由。70年代,美军撤出越南,印支三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但这并没有导致东南亚的丧失,“自由世界”也并没有受到影响。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森豪威尔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2023-06-06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查察地势,会勘情形”。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盟东扩的早期历程   

历史阶段时间事件
历史契机199112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协定”签订。欧盟逐步向中东欧国
家开放工业品市场,实行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政策
起步阶段19936月——1994
12
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竞争压力;赞同欧共体的政治、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各种法律
先期准
备阶段
199412月——1997
6
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
加强合作,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
实质性操作阶段19976月——2004
5
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

——据高歌《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是否为同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10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同应、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曾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题的问题。”因为,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和,在其他权力机构中也一样。也有人指出、北约东扩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的状况,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为欧盟与俄罗斯最大限度地接近创造所需要的一切”。

——摘编自马风书《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91——2004年欧盟东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1——2004年的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并简析影响当时俄欧关系的因素。
2023-04-20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冷战初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NSC)颁布的对苏冷战宣传的部分文件的主要内容。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950.9《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计划》(NSC68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确定了“苏联威胁”的实质,并特别说明了“宣传”作为冷战的工具和手段的重要性,强调了“宣传”能够争夺思想或者取得意识形态领域的胜利,以达到加速苏联制度瓦解的目的。
1953.10《国家安全基本政策》(NSC162/2美国对苏联的评估是“苏联仍然是美国及自由世界的最大威胁”,采取的对苏政策是:“采取秘密的、公开的措施来贬损作为苏联力量的有效工具的威望和意识形态、削弱共产党和其他亲共势力的实力。”
1954.7《美国国家安全计划的地位》(NSC5430针对苏联在东欧的卫星国,宣传继续鼓励“大众与苏联集团进行对抗:从苏联控制中最终获得解放的信念”。对苏联本身“详细表明美国的政策及其和平目标;传达美国人民对每个苏联人民的同情”。
1955.1《利用苏联和东欧卫星国的弱点》(NSC5505/1明确地提出要对苏联实行非武力的、和平的渗透,以期望达到争取苏联及其卫星国的民众和改变其社会性质的目的。

——摘编自范帆《美国对苏联的宣传政策演变》


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个历史现象,加以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和平运动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军事集团的对峙、核战争的威胁,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反战、反核作为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诉求,贯穿整个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签名人数都超过了5亿人次。之后,世界和平运动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平运动也有东、西之分。西方和平组织视东方和平组织为宣传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东方和平组织对西方和平组织也抱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相互联系,出现了多次跨越国界的行动,支持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和平运动的开展面临着新情况、新困难。尽管争取核裁军仍是和平运动的首要主题,但不少和平组织开始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东西方和平运动组织由于不再有根本性的分歧,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和平运动的斗争手段也有所调整,除了继续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外,更重实效,不再停留在一般性和平示威和抗议活动上,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向有关政府和国家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多年来,和平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推动裁军进程上贡献很大。

——摘编自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加强了确定战后安全合作原则的碰商,于1947212日发表《关于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的发表标志着加美两国在安全领域展开了全面的合作,它是二战以来两国安全合作关系的延续和加强。这种合作包括军事人员的交流、武器的研发、情报的交流、军事装备和部队训练和组织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互相使用对方军事设施等。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的军事技术实现了飞跃,为了适应新的安全形势,加美加快了在北美大陆的雷达预警系统建设,夯实了北美大陆空防体系的物质基础。此外,美国获得了越境飞行及战时在加拿大军事基地部署战略蠹炸机及储存核弹头的权利;195781日,北美空防司令部建立,北美空防一体化进程加造,以美国主导的北美集体安全机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摘编自徐蓝主编《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美两国战后安全合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美两国战后加强安全合作的原因。
2023-09-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