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百年变局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某校历史学习社团围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新变化”分组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为此制作了框图,以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1)请你在②③处补充“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
示例:①“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__________________
在④⑤处补充“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主要任务是探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1977年部分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行业
国家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10010010010075

100100私有75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10025私有25私有

材料二   二战后部分国家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12. 2%23.2%50.7%
19902.8%5.1%7.2%
工业195034.7%42.2%22.2%
199025.8%40.5%33.6%
服务业195048.9%32.4%26.6%
199071.4%54.4%59.2%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三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

(3)小组回溯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过程。按时序完成示意图中对应条约的填写。

(4)小组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认识之一是“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与此结论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单选)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抗美援朝D.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四组:主要任务是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一张简表。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953-195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你认为表格中空白处可供选择的内容是(     )(双选)
A.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五组:主要任务是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该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及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繁荣事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五   

(6)综合以上五个小组探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认识。
2023-12-25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023·上海青浦·一模

2 .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口口口 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芳”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2.结合材料二“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的描述,口口口处当指殖民地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3.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A.同意印巴分治B.允许成立国大党
C.废除食盐专卖D.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4.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棋不定
D.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会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手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版本
标题名
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冷战的发展
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二级子目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
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6.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双选)(     
A.柏林危机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D.日本经济“起飞”
7.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2023-02-20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为1946—1949年欧洲相关国家的宪法规定(部分)。这些规定(       

国家

宪法规定

法国

在互惠的条件下,如果是建立国际组织或维护和平所必需,法国愿意接受对本国主权施加限制。

意大利

在同其他国家地位均等的条件下,同意为了需要建立一个能保障国际和平与正义的制度而限制其主权。

联邦德国

联邦将同意对自己的主权权利做某些限制,以便建立和确保欧洲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有一个和平和稳定的秩序。
A.表明欧洲法律体系日益成熟B.反映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曲折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试图克服国家主权绝对化的弊端
2024-04-23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自由欧洲电台(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建立的组织)对东欧国家的广播节目摘录。

节目概要
《广播医生》不遗余力的介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批评东欧各国医疗保健技术的落后,并反复强调是横跨在东欧和西欧的铁幕阻断了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交流。
《年轻人派对》播放以摇滚、爵士和流行歌曲为代表的美国音乐文化,而这些都是被莫斯科方面严令禁止的,还举办过听众代表与当红歌星进行现场互动的歌友会,听众主要是青年人。
《贝尔上校》由一位化名“贝尔上校”的军事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西方军事实力的优势以及苏东集团军事实力方面的弱点,听众主要为苏联卫星国内的军事将领以及受过教育的普通民众。
《克里姆林宫为你准备了什么?》通过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做讲座,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联试图将东欧各国整合成一个单一的经济共同体,同时展示这一计划如何导致东欧各国最终走向经济崩溃的厄运,主要听众为东欧国家的知识分子。
《硬币的另一面》对东欧国家报刊、电台的新闻报告进行驳斥。

——摘编自胡腾蛟《美国公共外交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欧洲电台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由欧洲电台对东欧国家的广播节目的特点。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概况。下表内容可用于佐证(     
阶段时间概况
第一阶段1945年至1990年本应成为战后世界“主角”的联合国,却成为冷战的“配角”,联合国的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
第二阶段1990年至2010年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联合国的作用上升,但其权威却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阶段2010年至2020年联合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联合国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潮流B.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C.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D.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军突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为美国20世纪60—80年代推行的对苏政策,由此可知(       

时间

政策

1960年

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用和平的方式加强西方盟国的地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1977年

尼克松政府提出了“缓和战略”,通过与苏联对话、谈判,缓和关系,加强双方的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

卡特总统强调“人权外交”,企图在意识形态方面战胜苏联,扩大苏联与东欧各国内部矛盾,促其内部发生变化,最终纳入美国的“世界秩序”之中

1981—1989年

里根政府先后提出了“重振国威”“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等战略,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

1989年

老布什总统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利用苏联和东欧正在进行改革之机,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和平演变,最终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A.美国对苏政策受国际现实影响B.和平演变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C.美苏争霸中美国长期处于攻势D.社会主义阵营早已出现分化
2024-04-1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1945—1975年

1975—1990年

1990年至今

科技政策范式

为国防而科学

为工业而科学

为民生而科学

政策模式

高度集中军事国防

集中式工业经济

社会创新和民生科技

核心目标

国防

工业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A.社会生活的需求B.新科技革命的开展C.国际格局的演变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8 . 下表反映了1957年某机构在欧洲部分国家对“(在欧洲的)美国军队现在应该离开还是留下”的民调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     

法国

西德

意大利

英国

回答人数

802

813

807

800

立即离开

38%

22%

34%

27%

留下

26%

66%

46%

56%

不知道

36%

12%

20%

17%

A.美国制约着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C.西欧大国有意改善对美外交关系D.世界局势影响西欧国家民意走向
2024-03-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山东济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不结盟运动部分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据此可知(     
时间参加国数量
第二次不结盟会议196442
第三次不结盟会议197054
第四次不结盟会议197375
第五次不结盟会议197686
A.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B.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
C.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2023-05-21更新 | 569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5 推理判断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表3为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

下表

阶段措施简介
二战前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19世纪末美国介入亚太地区,需要了解东方文化以服务其国家利益,各类私立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开始对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施加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制定了多项资助翻译世界各国文献的策略和措施。在1935—1938年,资助了大量对中国或东方文献的翻译。还资助国际教育局翻译了涉及40多种语言的欧洲及拉丁美洲儿童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官方机构的“译出”政策与针对欧洲的文化传播战略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美国之音”专门介绍美国文化;在法国发行了报纸《战争中的美国》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翻译出版了3636074册图书。
二战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在1948年通过的史密斯—蒙德特法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书籍“译出”政策。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据统计,仅1953年到1956年就有2900册美国书籍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高达2.8亿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涉及到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负责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机构的“译入”政策与维持文化霸权战略
随着文化霸权的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主动翻译美国的文学和学术著作,美国的官方和民间机构不再实施对外“译出”政策。为了应对世界各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批评并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官方机构积极实施“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该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翻译政策的不断演进来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
(3)结合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