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4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8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

1920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199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9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5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10月,联合国成立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决议原则的特点,并分别指出他们的影响。
(2)根据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 . 交流·互鉴·共赢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已经给所有大陆和海洋的自然系统以及人类带来了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表明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全球气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2012-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摘编自刘雪莲等《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3 . 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接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新全球史》

材料三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就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时间事件
1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21977世界第一部《高血压指南》颁布
31978年底中国改革开放开始
41979美国宾州“三英里岛”核电厂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件,导致周围80公里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5198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6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
71993欧洲联盟建立
8199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第二年11日开始运作
9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21世纪恐怖主义蔓延

——据《中外历史纲要》等整理

任选材料中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历史事件,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写出所选事件的序号,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07-2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全球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之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大联盟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要求,为后来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摘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91苏联解体
1995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9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8国际金融危机
2009首次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叙利亚爆发内战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5“亚投行”成立
2016英国脱欧公投
201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宣言”的名称,简述“宣言”发表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概述国际社会治理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对策并指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2022-08-02更新 | 15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2022-07-1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7 . 20世纪中后期的大事年表,从下述大事年表中,综合可以得出
时间大事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1952年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A.联合国保障了世界和平
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
C.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D.各国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以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
8 .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选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2019-01-22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表为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根据表格,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945年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52年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与互联网出现
1970年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第二年1月1日开始运作
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表为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根据上表内容,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