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重大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各种历史力量的产物:经济生产力和资源的增长,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和新君主国的兴起。正是这些欧洲君主国向合股公司发放了特许状,为像哥伦布和达·伽马这样的人们提供了取得的这些成就所必需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36年,伦敦工匠成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叫“伦敦工人协会”,其领导人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威廉·洛维特。不久以后,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称为《人民宪章》,并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由此,一场震惊世界的运动就拉开了序幕。在此后大约20年时间内,反复涤荡着英伦大地。这场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深受欧文主义影响。欧文生于马鞍匠之家,1800年出任著名的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开始试行他的社会理想。1824年,他变卖了家产去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但这个试验失败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6771日,欧洲六国共同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正式生效,它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正式命名。欧洲的联合是战后国际形势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主要国家在历史上曾存在很多矛盾,发生过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在戴高乐和阿登纳的共同努力下,法德两国终于在1963年签署了著名的《法德友好合作条约》……西欧历史文化都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相近的文化历史渊源、心理认同感。

——摘编自刘茂森《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和达·伽马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并概括“这些成就”对西欧社会结构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写出“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的名称。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述这场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用一句话概括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试验”无法实现的原因。
(3)指出1993年欧洲共同体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释欧洲联合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之前,中国和西方彼此了解几乎为零。蒙古西征后,以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开启了欧洲人对中国神话般的梦想。18世纪,从器物到文化和哲学思潮,再到文学艺术,“中国热”影响了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1700年,路易十四身穿中国服装,坐着一顶中国的八抬大轿现身凡尔赛宫,之后“中国情调”成为引领欧洲时尚的主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史实证明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促进作用,并从文化角度回答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材料二   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外交使节、商人、游历者们不再关注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对世界的贡献,而是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以及中国人的样貌等方面,建构颓败的社会、腐朽的政体以及没落的道德等中国形象,在他们的一再努力下,一个腐朽落后的中国形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的背景。

材料三   新时代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展示了如今的强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无不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

——何姝妤《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3)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点,并列举中国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从而“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建立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时代因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
4 . 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取得成就。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兴起,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各城邦政治制度都不尽相同,斯巴达在政治制度上倾向于贵族寡头制,雅典是民主政体的模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借土地拥有权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苏联的瓦解消除了西方唯一最强劲的挑战者,西方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控制着高科技武器工业。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列举古希腊从哲学“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代表人物,指出古代希腊文明在欧洲文明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二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移民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各类移民社会形成的大背景是
A.全球劳动力的无障碍流动B.各国政府相同的人才政策
C.人才间的矛盾不可调适D.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摘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当时任职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区域问题部门的阿拉马诺夫在上海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在阿拉马诺夫看来,上合组织吸引力与日俱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合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其框架下不只有多边协作,也包含了双边关系。“现在世界上面临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唯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出路,唯有对话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上海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理念高度契合,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据2019.6.14《人民日报打造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不结盟运动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意义。以一句话概括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方案。

7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讲话50周年时讲话

材料二

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决定成立“亚投行”
2014年11月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

—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

8 . 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如“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
A.以反对冷战为目的
B.反对与大国交往
C.始终专注于政治斗争
D.反对参与美苏对峙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的阿以分治方案

材料二 令人欣慰的是,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南草坪,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巴以和平协定”签字仪式。世界观察家认为:“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解力夫《中东战争》
材料三 当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攻击做出评论时,唯独一个人至今却保持沉默。这个人就是许多人都寄以厚望的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却“似乎”认可了以色列现在对哈马斯目标展开的猛烈攻击。他当时说:“如果有人深夜向我两个女儿的卧室扔炸弹,我会尽我所能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预计以色列也会这样做。”而在这之前,他也曾表明,由于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而且长期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因此我很难坐下来和他们谈判”。
——《星洲日报》2009年1月6日评论文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和平协定”签订的背景及意义。
(3)结合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巴以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他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I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指出其签订的背景。
材料二: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设立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护部队;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经过半年的努力,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决议。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坦克冲进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通过了要求伊拉克停止侵略无条件撤出的660号决议。
表格1:联合国促成的维护国际安全的部分协议或条约
签订时间协议成果
1963年8月5日《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1968年7月1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75年8月1日《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
1992年11月30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1996年9月10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贡献。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的福祉。但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2010-07-05更新 | 7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宁波市八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