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戒备森严,不肯转让核心技术不同,中国“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致力于发展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
C.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D.通过南北对话促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农作物载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根据《史记》《汉书》 等文献记载,从西域诸地传入的作物主要有:苜蓿、葡萄、石榴、胡麻(芝麻和亚麻)、大蒜、葱、胡桃(核桃)、胡豆(姿豆、豌,豆等)、胡茶(芫茶)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高梁(非洲高梁)也是大约4世纪前后从非洲经印度传入我国的。至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大豆已经和粟并列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韩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摘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贸易快速增长,至1981年已增至258.52Mt( 百 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 进行,逐步形成了涵盖削减和取消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政策等内容的 《农业协定》,如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的使用亭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既影响了粮食的市场供求状况,也束缚了世界粮食贸易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食物生产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新气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世界粮食贸易增长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2024-04-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D.使缔约国丧失了立法的自主权
4 . 下表所示为联合国贸发会议《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关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统计情况(单位:亿美元)。这可用于说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所有国家

流出

流进

流出

流进

流出

流进

1987~1988

1830

1420

120

310

1950

1740

1989

2020

1720

150

290

2180

2000

1990

2260

1760

170

350

2430

2110

1991

1880

1150

110

410

1990

1580

1992

1710

1110

190

550

1910

1700

1993

1930

1290

290

730

2220

2080

1994

1890

1350

330

840

2220

约2190

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B.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C.政治多极化促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下列联合国为难民做出的努力,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成立联合国难民署②确定“世界难民日”③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④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6 . 2023年8月,金砖国家经贸部长共同发声,一致表示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重申支持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金砖国家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这说明金砖国家致力于(     
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B.谋求区域经济集团化
C.重构现行国际经济体系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024-02-02更新 | 27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层班)
8 . 2023年3月,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长期关系紧张、甚至几度断交的沙特和伊朗两国最终在北京实现和解,由此引发中东地区出现了一股“和解潮”。由此可知(     
A.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下降B.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地区推进顺利
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D.中东地区成功构建区域政治新秩序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洋经济对大国发展有着内在的持久推动作用。英国就是一个正面典型。英国通过海洋向外扩张,不断谋求海外殖民地的经济资源,源源不断地为其自身发展注入财富,最终铸成“日不落帝国”。其实,在海洋发展初期,英国与西班牙、荷兰等海洋强国相比处于不利地位,为此制定一系列航海条例,并为贯彻法案不惜与荷兰开战。而当自身海洋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英国又将航海自由原则运用到极致,力图为英国海上霸主提供制度保证。

——摘编自冯梁《西方海洋强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79年,美国“航行自由计划”(Freedom of Navigation Program,简称FON)出台,旨在通过对全球范围内被美国认为存在“过度海洋主张”的海域开展航行自由行动来保护美国的“航行自由权利”。2009年之前,美国赴南海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频次相对较低,且没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特定国家。2009年,美“FON”计划作出针对性调整,南海开始成为航行自由行动实施的重点。 “FON”计划的调整是为了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利用南海争端和航行自由问题打压中国的海洋主张,阻碍中国的发展进程。为此,美国逐渐增强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并不断以“航行自由”名义派遣舰机赴南海执行侦察、巡航任务。

——摘编自刘松岳《中美南海航行自由争端研究——基于海权观的视角”

材料三   中国在海洋领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全球倡议是为了塑造良好、稳定的国际环境,而非谋求地区霸权、逼迫周边各国“选边站”。中国建设的是海洋经济发达、管控有力、合作广泛,拥有强大涉海综合实力的海洋强国,并将坚持奉行和平发展道路,摒弃“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坚定维护合法海洋权益,不争夺海洋霸权,不断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摘编自王宇轩《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的主要手段(至少两种),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9年以来美国“FON”计划调整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战略给世界海洋建设带来的启示。
10 . 2023年10月,在摩洛哥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中集中讨论了“IMF份额”改革问题(“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最近一次对配额占比的大幅调整发生在2010年,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   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     
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加快
2024-01-01更新 | 7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