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 高二 期中 2024-05-24 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睡虎地秦简》中某一爰书(司法审判笔录)中载有:“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疠(麻风病)。’来诣……令医丁诊之”。此外,在该简《法律答向》篇中还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这说明,秦朝(     
A.社会防疫形势异常严峻B.社会力量是疫病防治的核心
C.政府重视对疫病的防治D.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力较强
2024-05-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据下表可知,古代中国(     
出处内容
《通典·食货》(商)鞅以三音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于是诱三普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泰人应敌于外
《史记·匈奴列传》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泰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
《明移宗实录》江西万羊山跨连湖广、福建、广东之地,旧称盗薮(强盗聚集之地),而各省商民常流聚其间,皆以种蓝(用于制靛的植物)为业
A.政府在区域人口迁移中处主导地位B.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多元性
C.社会环境变迁影响人口的区域流动D.人口迁移助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朝鲜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基础上编撰形成的。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朝鲜对外文化交流频繁B.中朝医学历史传统相似
C.中华文化对外开放包容D.中华文化影响范围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玉带板的制作始于唐,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枚唐代玉带板。该板通体以新疆白玉雕琢而成,刻画了一胡人盘腿坐于毡毯上,手执凤首壶(波斯一带流行的器物)的场景。该文物可用来佐证(     

A.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盛况B.唐朝与西亚政治文化联系密切
C.经贸交流推动了文明审美的趋同D.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下图是《清明上河图》中一家临街的店铺,门上高悬“赵太丞家”的横匾;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和“大理中丸医肠胃冷”;旁边的幡上还可见“口理小儿贫不计利”的字样。室内有一柜台,有一医者正聚精会神地给一妇人怀中的小孩诊病。这反映出宋代(     

A.医药救助内容的丰富性B.政府主导基层社会医疗救助
C.已建立完善的医保体系D.专业性的儿科诊所开始出现
2024-05-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河南省志》载:“朱仙镇(明清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汴洛)铁路未开通之前,此地为开封运输孔道,贾鲁河纵贯镇中,可南达周家口,舟楫林立,百货云集,为全县商业最盛之区,今铁路建设,此镇失其效用,日就衰微矣。”该材料表明(     
A.交通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B.铁路建设加速传统市镇衰落
C.新式交通助推传统社会结构瓦解D.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步履维艰
2024-05-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15年新文化运动初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倡导者开始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科学思想。当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内容,开始转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介绍。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当时革命性质发生转变B.有识之士对社会变化认识加深
C.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出现转移D.工人阶级主导新文化运动方向
2024-05-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罗马帝国时期和现代罗马近郊的交通网。这可用来说明(     

A.交通工具革新决定交通网络发展B.交通建设推动城市规模扩大
C.古罗马的道路系统建设影响深远D.古罗马的道路建设技术高超
2024-05-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阿拉伯著名医生累塞斯(850~932年),将自己的医学思想建立在希波克拉底(古希腊)的体液学说之上,致力于将其和盖伦(古罗马)的医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协调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医疗体系与方法,成为“穆斯林医学之父”。该材料表明(     
A.阿拉伯文明与欧洲文明具有同源性B.文明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C.阿拉伯更加注重对世界文明的传承D.阿拉伯世界缺乏独立的医学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自15世纪起,英国各城市的教师开始被列入自由民的名册,与教士的身份逐渐分离。与此同时,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管理的城市学校也逐渐兴起,且这些学校多注重读写算的教学,以及一些职业和技术的培训。这一现象(     
A.引领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方向B.源于宗教神权统治的日益衰落
C.表明科学知识逐渐得到重视D.有利于推动教育的世俗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下面为1500~1750年亚欧非美四洲人口数量(单位:百万人)统计表。其中代表非洲的是(     

人数
大洲
年份
1500年1600年1700年1750年
A82908991
B4115910
C254292402508
D6989115140
A.AB.BC.CD.D
2024-05-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17~18世纪,随着茶叶贸易的扩大,英国社会出现了下午饮茶并配以少量进食的做法。至19世纪,该做法逐渐演变为讲究社会礼仪的“下午茶”:女士身着飘逸的茶袍、男士身着燕尾服;并有成套配器:茶壶、滤匙、小碟、茶杯、茶叶罐、糖罐、奶盅、三层点心盘与茶匙、个人点心盘与沙漏、茶刀以及夹子等。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贸易扩大推动社会消费升级B.茶叶贸易加速茶文化大众化转型
C.英国的社会方式日益东方化D.文化伴随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908年,美国剧作家赞格威尔在其剧本《熔炉》中写道:“这个了不起的熔炉横亘于此,东西与南北、棕榈与青松、极地与赤道,伊斯兰教的新月与基督教的十字—伟大的炼金术士以其净化的火焰将这一切熔化为一体。”该剧作还受到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赞许。由此可推知,赞格威尔的这一观点(     
A.暗示了美国族群文化认同问题已经解决B.强调了美国助推国际文化的交流互鉴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D.迎合了美国民族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下图是2010年以前世界各国某一领域的变化。该领域应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B.高铁运营里程的发展
C.海外移民群体的增减D.与美国贸易额的变化
2024-05-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2018年,世界权威医学期刊《刺针》在《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报告》中对世界上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服务情况和质量进行排名,其中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地区医疗能力最强;其次是阿拉伯地区、东亚、东欧以及拉美;非洲、东南亚、南亚则是低层次医疗质量聚集区。这一现象(     
A.源于国际医疗卫生互动机制不健全B.折射出国际医疗失衡状况的日益加剧
C.深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影响D.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医疗服务质量
2024-05-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下表所示为联合国贸发会议《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关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统计情况(单位:亿美元)。这可用于说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所有国家

流出

流进

流出

流进

流出

流进

1987~1988

1830

1420

120

310

1950

1740

1989

2020

1720

150

290

2180

2000

1990

2260

1760

170

350

2430

2110

1991

1880

1150

110

410

1990

1580

1992

1710

1110

190

550

1910

1700

1993

1930

1290

290

730

2220

2080

1994

1890

1350

330

840

2220

约2190

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B.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C.政治多极化促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0年12月,刘铭传上奏《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请建铁路,由此拉开了朝廷内部关于兴建铁路的第一次争论。李鸿章等力陈铁路之用,“考铁路之兴,大利有九端”:便于国计、便于军政、便于京师、便于民生、便于转运、便于邮政、便于矿务、便于轮船招商、便于行旅;此外,铁路具有“快捷、安全、制敌、弥内乱、节俭军费”等特点,因此,开通铁路有“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的作用。但以驻英副使刘锡鸿为代表的官员则认为,修筑铁路的弊端有三:一是“山川之灵不安,即早潦之灾易召”:二是“走私漏税之弊百出,国课益以不供”:三是千里铁路“势难节节严守”。外敌”一奋骨可直入室矣”。

——摘编自曹文翰 张雪永《晚清朝廷关于修建铁路之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全国铁路共有2.18万公里(部分线路被拆除),多建在东北和沿海地区;铁路轨距不一、型号杂乱,有“万国铁路博物馆”之称。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由国家统一接管,不仅加快组织既有铁路全面修复工作,还集中力量组织新铁路建设,在“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口号的影响下,先后建成成渝、天兰、包兰、兰新等铁路。从1952年开始,我国先后试制出多种蒸汽机车;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并逐渐实现批量生产。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连通除西藏外的大陆各省市。

——摘编自傅志寰 刘忠民 李子明《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朝廷铁路之争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4-05-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国人出国侨居者益增多,其目的地多为日本、南亚及东南亚。尤其在“隆庆开关”后,沿海人民相率出洋。而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殖民开发,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海外移民的推力。至清朝,华商船舶运载国人出国规模逐渐扩大,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上奏道:“数省内地,积年贫穷……(贩洋贸易船只)多载人民,深有可虑。”运载和安置移民则是华商网络规范经营的组成部分。新来者有人接待并协助寻找生计,遍布各地的华人社区的甲必丹(侨领)负有此项使命。移民华人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并将制陶、造纸等技术带到南洋,甚至出现华人创办的陶厂和船厂。18世纪30年代,陈伦炯曾记录道:“中国人在彼(雅加达)经商耕种者甚多……人口浩盛,住此地何啻十余万”。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经济元气大伤,危害最烈的莫过于沿海地区,大批过剩的劳动者沦为无产者。与此同时,西方开拓海外殖民地,如澳洲、美洲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目标,并迫使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承诺:“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国船只,毫无禁阻。”在招工公所的强迫与欺骗下,华工领着一笔预付薪酬踏上了海外之旅,因为这些华工均有契约在身,故被称为契约劳工。与此相伴而生的名词还有苦力贸易、负债劳工和猪仔贸易。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掀起新一轮的海外移民大潮。台湾是最早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地区。截至2000年,在美台胞的52.9万人中,留学移民占41.3%,工作移民占30%。中国大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虽迟,但增速快,在2006年已超百万人,并成为中国人移民国外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滞留率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2008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新移民规模达1040万,其中以北美地区最为集中,约275万;欧洲(含俄罗斯),约190万,大洋洲、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共超200万。随着中国资本、产业和商品进入东南亚,云贵川湘的海外移民群体也快速增加;北方及内陆省份利用各种途径出国务工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此外,《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指出:中国大陆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摘编自庄国土《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我国移民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海外移民潮的影响。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将中国太平洋沿岸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联系在了一起,使波斯湾和印度洋之间的货物流通成为可能,同样还有穿越亚洲之脊、连接城镇和绿洲的陆上通道。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创想之时,他是在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回忆。他的有关促进贸易发展、投资海陆通道并与各国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想法,都是基于一种常识-即今日纵横交错于亚洲,将中国与欧洲、里海、高加索山脉、波斯湾和东南亚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的新交通干线,追随的正是当年那些带着货物和信仰四处奔波的旅行者和圣贤者的足迹。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丝绸之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与社会生活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中国近现代史
5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单题
2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30.65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单题
4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50.65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60.65水陆交通的变迁单题
70.65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80.65水陆交通的变迁单题
90.65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单题
100.65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单题
110.65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单题
120.65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130.65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单题
140.65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单题
150.65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单题
160.65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水陆交通的变迁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8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三、论述题
190.4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