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核问题几乎占据了英国“政治舞台的中心”。随着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而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升空和美国在英国部署的“雷神”(Thor)弹道导弹,都使得英国全境随时可能成为苏联的核打击目标。在此背景下,以爱尔兰为首的中小无核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决议草案,希望世界各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英国国内也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核裁军运动。1964年,英国工党政府重新上台后,将防止核扩散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英国首相威尔逊提出“大西洋核力量”计划和设立裁军部长一职,试图解决欧洲核扩散危机和联合国框架下的裁军问题。与此同时,英国内阁认为一旦印度开始研制核武器,那么巴基斯坦必定不会袖手旁观,整个南亚次大陆将陷入“核竞赛”中,这将严重损害英国的利益。因此,限制印度研制核武器是英国核不扩散政策的关键。

——摘编自田地《无果而终:英国威尔逊政府在印度洋的核部署计划(1964—1968)》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党政府核不扩散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党政府核不扩散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体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的加害政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