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逐步建立了两条贸易航线,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东非,再穿越印度洋到果阿和马六甲,进而向东至香料群岛,向东北至澳门和日本;另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然后向南向西航行至南美洲的巴西。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建立。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材料二   15世纪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如表所示)。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见,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世界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时期萌芽时期(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第二时期形成、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浪潮(从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从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时期 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第三次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
技术革命)

——摘编自翟思成《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审视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葡萄牙海上贸易网络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缅甸、印度等有关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57116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1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向全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时代之问,并明确给出了中国的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造性发展。

——摘编自黄葱康《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意义和中国方案。
2023-06-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2018年G20领导人第13次峰会通过了《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G20这次峰会(     
A.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B.推动了国际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
C.加速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旨在打击少数国家的经济霸权主义
4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道:“新冠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国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推动经济以及医疗卫生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B.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必然选择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全球重要任务D.美国依然主导世界格局维护其霸权
2022-07-03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这一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这主要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B.科技革命的弊端开始显露
C.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增强D.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
6 . 1882年10月,美国国务院在写给参加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各国代表的信中指出:在缺乏一个国际共享的时间计算标准的情况下,人类在现代商业贸易事务中将经受诸多困境。该信写成的背景是
A.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美国确立全球商业垄断地位
C.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实现
D.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加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全球经济便进入它最为非凡的时代,在1950年到1998年之间,共计增长六倍之多。在1973年之前的1/4世纪中,世界经济每年几乎增长5%,人均年增长3%。即使在1973年之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减缓之时,它的增长速度也比1950年之前任何时期都快。这一次增长之所以如此迅速,原因就在于石油和能源、医药及人口的增长和科学与技术的繁荣。还在于已婚妇女以空前的数量进入规模空前的有酬劳动力大军当中。以及农民以未曾有过的速度离开土地,迁入城市寻找工作。这次长期经济繁荣也源于诸如发电厂等现代工业技术覆盖到了某些人口稠密的广大土地。也源于世界经济重新一体化的过程,在这次长期经济繁荣中,贸易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资金流动的,复苏也成为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约翰·R.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材料二   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带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这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生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效率。另一方面,世界发展不平衡,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基础有着明显差异,导致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矛盾。

——摘编自张芷寻《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视角的经济全球化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4-01-09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意味着能够种植作物的地方变多,农民在垦殖(种植新作物)过程中,即使注意保持耕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因为垦殖过程中破坏了植被对河流产生负面影响,在某地频繁出现洪灾且耕地肥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农民通常会选择到新的地方垦殖,由此开始了对新的地方的破坏,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随之持续上升。与小麦和水稻等传统作物相比,玉米、红薯和土豆等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助推明清两个王朝(尤其是清王朝)人口总数的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也提升了清王朝面临的人口压力。

——摘编自林妹含《美洲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也肩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并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两成,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十分可观。从国内发展到国际秩序维护,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正向推动力量。在一次次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中国为例,简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反哺者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08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的创建者非常珍惜盟国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形成的战后合作计划实质上是大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妥协的产物。斯大林放弃了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的完全否决权,罗斯福和丘吉尔则认可了苏联和波兰的新边界;斯大林同意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对日宣战,罗斯福和丘吉尔则同意苏联在远东所希望的特殊利益。尽管大国间的合作很多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实现的,但是这并不是雅尔塔体系的主流。大国的合作基础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宪章》里,“该宪章是宣扬联合国家决心为维护和平以及通过集体行动来惩罚未来侵略者而携手合作的响亮声明。”杜鲁门在战争结束后“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开始从雅尔塔精神后退,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摘编自曹胜强《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材料二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旧的国际秩序被打乱,新的国际秩序开始重构。然而,世界格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国际秩序如何重构,各国的主张如何?中国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战略?无疑是人们所关注的。

——摘编自李景治《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国际秩序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系,并分析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中国贡献了怎样的方案?
2023-07-02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17月,华约宣布解散,新独立的俄罗斯为谋求西方经济援助而从东欧地区收缩力量,使东欧地区出现"力量真空"的局面。同时,东欧各国由于内部民族、宗教等矛盾冲突及受到外部力量威胁等因素,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19977月,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完成首轮东扩,将己方军事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

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灾祸帝国"已不存在,"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而西欧外交官则认为"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

——摘编自《光明日报∶北约东扩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罪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