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

——摘编自杨亚非《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4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

3 . 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2023-08-25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描述19世纪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怦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请回答,为什么“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18世纪晚期随着这项重大改良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使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了什么时代?并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十九世纪晚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又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哪一组织的成立,使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600180018701939195019731970年以后
广度贸易公司活跃于亚洲和北美商品链跨国公司出现并活跃在欧洲、北美和主要的初级产品出口领域活动商品链跨国公司活跃于工业化国家,逐渐进入发展中国家但被排斥在共产主义国家之外随着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融入世界经济,跨公司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及全球性生产/销售网络
深度贸易公司集中经营奢侈品,但它们只在经济中占很小比例跨国公司主导着特定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发展和特定制业的投资制造业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开始控制一系列工业部门跨国公司控制世界贸易,控制世界产出的四分之一
速度相对高:生产加速中速高:生产过程和全球竞争加速

——据刘贞晔《全球大变局:中国的方位与出路》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通过直接生产过程中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大环节的分解和全球化布局直接掌控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和服务,将价值增值低的一般生产制造过程直接转移到国外,增加低成本的海外中间产品生产和产品组装,营造“全球生产价值链及其微笑曲线”治理结构的新布局。根据世界各国市场规模的大小、自由度和生产成本的高低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采取内部一体化或外部一体化的形式,形成直接的国际生产或国际外包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

——据林世昌《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变革与我国经济发展能力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生产全球化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简述生产全球化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冲击引发的经济冲击是造成暴力犯罪、冲突和内战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宗教活动,从更广义的范围观察,它通过经济冲击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学者考察了2000年来干旱与洪涝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影响,发现降雨量越少,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根据梁若冰、【美】布雷特·辛斯基的文章整理

材料二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之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人菲儿·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儿·琼斯正是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也无可厚非。

——沈立《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谈判的背景,分析国际社会对这一行为的怀疑和非议的原因并指出争议的本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开启了世界走向一个整体的历程,至此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离开世界市场的牵制,经济全球化虽然尚未达到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19世纪后期,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商品和资本输出无孔不入地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民族经济,并借助于政治和军事手段打破那些闭关锁国的国家的大门

一一摘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材料二 1930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一意孤行地签署了“斯特一霍利法案”。该法律增加890种商品的税率,其中50种商品由免税改为征。根据1932年的数据,物品的平均税单达53.2%。本来,当时国际上曾提出一项“关税停战协议”,以保护国际贸易,可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使原本可能达成的全球关税妥协化为泡影。各国政府先是抗议,但美国不为所动。于是,加拿大、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法国、德国等纷纷对美国进行反击,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战、各国竟相效尤美国导致的混战开始,国际贸易几经曲折。原先指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想法在各国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摘编自韩青等《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进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斯特一霍利法案”的背景及影响。
2020-02-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
10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

材料   



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