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中亚”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内陆国家构成的地理空间,大致位于中国新疆与东欧、西亚之间。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其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也表现在各政治体组织松散,民众多依附于部落或土地,因此,随着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沙俄军队以及上百万俄罗斯移民的到来,中亚地区同样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游牧生活转为定居或半定居,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权威逐渐瓦解,依附于沙俄的群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摘编自丁笃本《中亚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五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五国主体民族均存在跨境居住的情形,需要解决大量俄裔人口及俄语的政治地位,而乌、吉、塔三国则长期受扰于恐怖主义问题,美国又借反恐旗号输出意识形态并策划“郁金香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费尔干纳盆地领土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分配、跨境水资源分配等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不是问题”而成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等问题层层纽结,中亚五国步步维艰。幸运的是,中国为中亚走出泥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并指出中国为中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

(单位:%)

国家1965年之前1965-19791980-19891999-2000
印度1.57.79.216.6
韩国1.04.53.52.7
日本4.62.11.22.8

——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模式,“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说成唯一正确的文明,把西方历史等同于世界史,未能呈现世界历史的完整性以及文明的多元性、等价性。长期以来,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我们教科书的编写内容跳不出以西方为中心,多数研究项目也跳不出西方话语体系,知识结构多取自西方历史书,由此而导致错误的历史认知不胫而走。要破除“西方中心论”,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理论体系,关键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这个理论强调:“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既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也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融合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0-1985年间苏联与拉美国家(不包括古巴)的贸易往来(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

1970

1975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总额

77.1

914.3

1857.6

3137.7

2096.1

2205.3

1924.1

2198.9

出口

7.8

146.6

374.1

107.8

286.8

197.8

322.4

409.8

进口

69.3

767.7

1483.5

3029.9

1809.3

2007.5

1601.7

1789.1

差额

-61.5

-621.1

-1109.4

-2922.1

-1522.5

-1809.7

-1279.3

-1379.3

——摘自赵玉明《苏联对拉美地区事务的介入及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

1992

1993

1995

2000

2003

2005

2006

2008

2010

2011

出口增长率

5.3

3.7

17.3

20.4

15.7

26.4.

21.3

21.2

26.5

27.9

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

2.38

2.45

2.46

2.55

2.47

3.00

3.16

3.32

3.42

3.65

——摘自李清如《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苏联贸易往来的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分析南美洲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国“自由贸易派”认为: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1988年),宣布美国的贸易政策由“自由贸易”逐渐转变为“公平贸易”。这些法案赋予总统以动用各种手段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的权力,包括因贸易逆差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原因向其他国家发起报复性贸易制裁。在具体适用层面表现为,美国指认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何侵害本国利益,并据此附以相应“救济”措施。与此同时,当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际法冲突时,美国政府公然声明法律冲突之下以美国国内法为准。对“公平贸易”政策的青睐逐渐超越党争,在美国高层政客中达成共识。

——摘编自朱洁《美国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背景,并谈谈你对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认识。
6 . 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末,工业世界的一小撮“新帝国主义”强国征服了整个非工业世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和全球国际政治体系相互交织,形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的全球国际体系”。这是一个由英国主导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国际体系。

材料二:1900年至1945年,在科技大革命的影响下,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如此多的重大变革,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遭受如此骇人听闻的浩劫。“新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大萧条造成普遍的政治动荡和革命危机,三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进行激烈的竞争。自由主义在大萧条后经历了嬗变,社会主义及民族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全球力量重心从西欧向美国转移。

材料三:20世纪末,地球上大概有60亿人口,组成大约200个国家以及无数形形色色的非国家行为体。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火焰》:“我们就是地球。我们再次团结在一起”。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全球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体系面临的挑战。
(2)结合材料二、三,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023-11-13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鸡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街”—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2023-11-08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一卡车药品从芝加哥运到法国南锡的成本(估算,1960年)

现金支出(美元)占成本的百分比(%)
到美国港口城市的运费34114.3
在港口附近的本地运费954.0
使用港口的总支出116348.7
远洋运输的运费58124.4
欧洲内陆的运费2068.6
总成本2386

——资料来源:AmericanAssociationofPortAuthoritydatareportedbyJohnL.Eyre.Seen.7.

货物的整箱处理取代逐件处理之后,装卸费用、保险费用、码头租金等都减少了。集装箱很快就被陆上运输所采用,装载时间的减少和转运成本的降低使得陆上运输的费用大幅下降。在轮船公司建造了专为处理集装箱而设计的轮船之后,海运费用也直线下降。而当集装箱运输变成了联合运输时,集装箱在轮船、卡车和火车之间的无缝转移就能够让商品在一个不间断的运输流中,从亚洲的工厂直接流进北美或欧洲零售商的库房。

材料二   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型货物集装箱。1956年,他将58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港运至休斯敦,获得成功,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麦克莱恩被誉为“集装箱之父”。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将装有226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引入大西洋,即从北美运往欧洲,从而揭开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序慕,全球运输业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材料三   

——以上材料改编自【美】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传统海上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2)根据以上材料,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023-10-05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2023-06-11更新 | 6205次组卷 | 3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