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欧洲的联合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2-10-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结束后,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打破,既有的民族、领土争端矛盾逐渐暴露,加上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同意,对南联盟发动空袭。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总军费高达7630亿美元,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令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摘编自王亚娟《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为了石油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以来,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1986年乌拉圭回合开始,多边贸易谈判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转向区域自由贸易协定。199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增多,截至20146月,在全部已知WTO的585个区域贸易协定中,379个已经处于实施阶段。除蒙古国外,全部WTO成员至少参加了一个以上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全球有35%的货物贸易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1990年则仅为18%,主要经济体如欧盟2009年有44.6%的贸易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同一时期美国为41.6%。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与WTO并驾齐驱的国际贸易机制。

——摘编自沈铭辉《自由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

材料二       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上述协议中国都未参与。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新背景下全球贸易竞争的主动应对,是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的明智选择。建立上海自贸区,类似当年加入WTO,也就是用“开放促改革”。形成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规则的“倒逼”机制。

——摘编自《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与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加快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加快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影响。
4 . 原产于印度的棉花,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到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品中心,且中国棉纺织品远销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16世纪之后,棉花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受到大众欢迎。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年至1815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四   2021年6月17日,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江苏苏州隆重开幕。本届会议主题是:“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世界棉业”。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因素对国际经贸合作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去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干扰破坏了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供应链,损害了广大新疆棉农和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之时,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才是各国应当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要共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好地推动棉花及棉制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摘编整理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播与贸易的概况,并分析推动棉花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的表现,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2022-07-28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英国经济受老工业部门和丧失海外市场的拖累,因而落在其他国家后面,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代。

材料二   当持续的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时,西德和其他国家就开始引进外国劳工加入本国的劳动大军。战后欧洲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前欧洲殖民地的移民也大批涌入。客籍工人和移民成百万地涌进欧洲,后来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不满,在经济状况欠佳时尤其如此。大型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导致新的、经常具有种族因素的社会摩擦,考验着种族和文化上日益多元化的欧洲社会的适应性和宽容度。

材料三   西欧在经济上扩张的同时,它在一个整合程度更高的经济体系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过无数关于欧洲联合的提议。二战后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强化了一个理念,即西欧的未来在于一体化。有一些欧洲领导人曾经强烈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1949年来自10个国家的国会的代表在斯特拉斯堡建立了一个欧洲理事会,希望它成为联合起来的欧洲的立法机构。尽管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数目逐年增加,并继续支持欧洲联合的思想,但它从来没有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进入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美国和中国合作,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一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择的理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世界两极体系的崩溃,伊朗和科威特的争端日益突出。伊拉克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长期困扰的入海问题,取消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危机重重,内外困境迫使萨达姆政权做出错误的抉择。19908月,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伊拉克的行动招到西方国家一致的反对。1991117日至2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场战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通过“斩首”突击,打击伊拉克军政首脑人物,摧毁伊拉克抵抗意志;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同时开始;依靠信息优势定位,实施精确作战。多国部队仅用16天时间就将伊拉克击溃,恢复了科威特主权。海湾战争体现出20世纪末的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转化。多国部队显示出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美军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战后各国军队高度重视对电磁力的控制,进行军事变革,由此牵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各国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李成刚、朱爱民《浅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空袭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主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美苏冷战产物的北约自成立至2010年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其扩充的基本轨迹是势力范围东移。美国有官员曾预言,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分几个阶段推进,最终将产生一个欧洲联邦。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在失去比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阻隔来自西方地缘政治压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乌克兰本身长期摇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从其自身考虑看,一是俄乌如果发生冲突,可能自身难保;二是乌克兰发展比较落后,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北约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摘编自周琦《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约东扩产生的影响。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20年11月25日,北约组织发布了“北约2030:团结面对新时代”改革报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指出:“世界正在变化,我们面对着更多的网络攻击,更残暴的恐怖主义和核武器的扩散,随着中国崛起、全球力量平衡的转移以及复杂安全环境的挑战,北约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北约新一轮变革有三点变化引人注目:一是北约试图进一步增强政治角色,将自身重塑为政治、军事双重同盟;二是随着传统大国竞争回归和全球性新风险的增多,北约将突出应对中俄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三是北约将以亚太为重点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当然,北约的战略转型也面临着与欧盟机制重叠、威胁认知难以协调和军费分担问题的制约。在中美大国竞争新形势下,中国需对北约的变革趋势与影响保持高度警惕。

——摘编自郭籽实、洪邮生《北约新一轮变革趋势与影响:“北约2030”改革报告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含义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新一轮变革的趋势。
2022-05-1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在衰退和萧条阶段间波动,而美国经济的泡沫成份也在逐渐加大,采用军事手段振兴军事工业从而带动其它行业的稳定发展,成为美国促进经济周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19993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违背联合国宪章,悍然侵犯一个主权国家,对南联盟进行了灭绝人寰的狂轰乱炸。由于战争,欧洲的贸易、投资、旅游直接受到影响,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量,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也已成为欧盟各国政府难以推辞的责任。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大量欧洲资金流向美国市场,使欧洲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连创新低。

——摘编自涂龙力《科索沃战争的经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