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呈现了二战后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概况。据此可推知(     
谈判地点年份谈判主题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
日内瓦(3次)、阿纳西、托基1947-1961关税126(含历次谈判中重复出现的国家)
日内瓦1964-1967关税和反倾销措施62
东京、日内瓦1973-1979关税、非关税措施、框架协议102
日内瓦1986-1994关税、关税措施、规则、服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农业、WTO成立等123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碍B.霸权主义决定参与国家的数量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参与国家存在多元利益的博弈
2024-04-16更新 | 37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日本长期遵循“脱亚入欧”“脱亚入美”的外交战略,但冷战后日本认识到要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的大国,没有地区性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每届内阁都高度关注亚洲。日本国会于2001年通过修正案,放宽自卫队参加维和行动的限制,试图实现海外派兵。这表明日本(     
A.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B.极力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
C.已经摆脱美国经济控制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024-02-1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代表耆英在与英交涉时,曾在奏折中提出:“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的外交建议。而在1843年初,两广总督耆英和钦差大臣广州将军伊里布,先后上折提出“与其守旧章致我棘手,莫若因势利导,一视同仁”。他们的意见和应对之方,触动了道光帝求和自保的心态,于是宣布“自应于俯顺夷情之中,示以限制”。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国内外矛盾及压力的双重打击下,逐渐与西方靠拢,洋务派的兴起并取得外交实权,最终促成合作政策并肯定了条约体系。深层次则体现了清政府天朝中心观的动摇及近代世界观的产生。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授权李鸿章与列强商谈议和,提出“量我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求和的原则,表明大清帝国从此在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   冷战终结后,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中盛行着如下一种心态:冷战结束了,美国胜利了,现在是美国解决自己国内问题的时候了,主张美国应该保持其行动自由和战略独立性,远离外部冲突和战争的新孤立主义。然而,共存于世界环境中,当一些地区发生战争把美国及其盟国连接起来时,美国的一部分人则主张尽可能地采取国际多边行动,尤其是联合国在协调威慑和打击侵略方面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另一些派别认为,美国要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和意志来保持国内和国际和平,保持美国作为单极世界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海外平衡正是一种适应正在出现的多极化世界的战略。还有一些支持者对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感到乐观,认为美国今天是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它“享有战略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支配地位”,具有霸权影响力和权威,因此要研究如何保持美国的优势地位。

——摘编自任晓《冷战后美国重塑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后美国国内的外交战略思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
4 . 2023年,中国多家企业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2023智慧能源展”,并与德国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达成了光伏产业中工业生产和安装领域的合作意向,这将为欧洲同中国联合突破能源利用关键技术提供巨大空间和平台。这表明(       
A.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全面解决B.国家间经济竞争聚焦高科技领域
C.新形势下中西科技竞争日趋激烈D.国际合作利于推进全球能源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12-15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之后欧洲的难民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难民署要求设立“联合国难民紧急基金”,但因美国干预而失败。1954年,美国希望把难民署作为反苏的力量而开始给予支持。此后,“联合国难民基金”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并迅速筹集完毕。这反映出(       
A.冷战导致难民问题形成B.人道主义原则得到了各国公认
C.霸权主义威胁国际治理D.联合国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7 . 1950~1975年美国建立了1.3万家海外子公司,其中新建的占56.6%,而进入90年代,缩小至32.5%;与此同时,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总额(包括政权投资进行的兼并与收购)增加了一倍。1995年日本的跨国并购比1994年增长了3倍,改变了以传统的破土新建为主的状况。这种转变(       
A.印证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B.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遏制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D.折射出贸易霸权主义的演进
8 . 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
B.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
D.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