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在思想、经济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看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时间
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求的广泛迅速传播,它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信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一部手机走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022-11-03更新 | 380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卷
3 . 二战后﹐“拉丁美洲思想家们的志向,是和他们的亚非兄弟日益紧密地共同行动。穷国或穷洲没有力量单枪匹马地解决它们的问题,但通过合作,它们有可能克服自己的软弱和贫困。"而亚非拉人民则从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两条战线上开展了世界性经济发展运动。材料反映出(     
A.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缓和了世界矛盾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日益模糊
C.第三世界崛起利于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D.世界多极化日益依赖于经济全球化进程
4 .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普及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缓解交通拥堵及管理压力,提升驾驶舒适度,使人类拥有更多自由时间。据统计,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这反映了(     
A.美苏争霸加剧了科技竞争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合作
C.信息化给人类带来了便利
D.专利制度保护了文化多样性
2022-07-14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表为20世纪中后期部分国际组织的发展概况,这反映了(     
名称概况
七国集团1976年成立,参与国家为美,英,法,德,日,意,加等七国
华约1991年正式解体
八国集团1997年成立,七国集团+俄罗斯
二十国集团1999年成立八国集团+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
A.南北差距已彻底消除B.多极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D.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体系
2022-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     

不同国家与地区所占世界生产总值(%)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发展中国家

11.1

12.3

14.8

日本

4.5

7.7

9.0

中国

3.1

3.4

4.5

欧洲经济共同体

26.0

24.7

22.5

美国

25.9

23.0

21.5

苏联

12.5

12.4

11.4


A.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B.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
C.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7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2022-07-05更新 | 532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1991—1996年世界部分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变化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时间
地区
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102127209381441518
南亚55681218
欧洲及中亚2122638481172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81125127141242229
南部非洲9168163122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区域经济集团化水平提升
C.发达国家间竞争激烈D.世界经济重心实现了转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动了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长足进步。但它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灾难。在这个工具理性时代,人们过于追求金钱和效率导致人已丧失自己作为人的本质,使他们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的傀偶,金钱的奴隶,可以说,科学技术本身即是一个充满利弊的矛盾体,我们只有秉持一颗理性的心态去审视、权衡利弊的最大化,方可将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C.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建立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