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威胁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根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改编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日的“改革计划”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
2023-09-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2 .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   20222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2022-08-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是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经济的扩张过程。发达国家需要的是资源、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是资本的最大扩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还只是处于其初始阶段,不发达国家所以还能受益,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其经济与西方经济的互补性:我需要资本,你需要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是不能从这种西方向东方、资本主义向非资本主义的扩张中获益,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者,即全球化的舵盘不掌握在它们手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新华文摘》(1999年第8期)

材料二   世界上20%最富裕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经从1960年的30:1,增长到1965年的82:l,并且第三世界在许多方面变得更糟。在过去的20多年里,70多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降低,30亿人——世界人口的一半,每天的生活费在2美元以下,并有8亿人营养不良。在第三世界,失业和就业不足在蔓延,大众的贫穷与有权势的巨额财富的增长相伴而生。1978年到1988年,世界制成品的价格上涨33%,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仅为2.7%。

——《中国教育报》(1999年12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初级阶段不发达国家还能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具有怎样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发达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
(2)材料二说明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出现这样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020-07-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国经济政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力标,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1933年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美国政府推行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近期在财政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材料中“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0-07-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莫内认为欧洲不能长期在资金和军事上依赖美国,否则,有害无益,只有建立强大的欧洲联盟才有可能与美国平等对话。

——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材料二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在造福美国的同时也在造福世界。

——摘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材料三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摘编自胡国成、王荣军《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1)材料一中让·莫内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依据。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个体系在造福美国的同时也在造福世界”。
(3)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的视角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0-05-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复课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WTO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薛荣久《国际贸易》

材料二   那些地理上接近,经济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趋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定,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甚至部分让渡国家经济主权,实现经济的联合……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30多个不同层次的区域集团组织。

材料三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装进欧元区12国老百姓的钱袋里,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收回。到2002年3月1日,在欧元区12国有3.4亿欧洲人使用统一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并指出中国于什么时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欧元于什么时候问世?并再例举一个区域集团组织。
2020-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测试历史试题
7 . 冷战结束之后,冷战史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可以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历史之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研究冷战史、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的学者们来说,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期。在这十余年间,我们得到了大量来自俄国、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的新解密的档案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这使得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冷战史和20世纪国际关系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而使得整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巨大进展。新解密的文件冲击了冷战历史研究者的旧有观点。通过阅读这些新资料,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域,并更为重视“机制”的作用。新档案资料的出现,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冷战的发生和发展。人们不再把冷战仅仅视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包括东亚、南亚、非洲、中东这样一些地区的历史也被整合到冷战的全球性历史叙述中来。

——摘编自李丹慧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以来有关冷战历史研究的变化。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由于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差异,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各种矛盾。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格局呈现两极化。美苏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但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双方的关系呈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特点。

——摘编自沈志华、余伟民《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崛起,随着不结盟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此同时,西欧联合图强、日本经济腾飞 ,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际舞台上 ,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国际体系正经历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几百年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变革与重构涉及国际权力和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与重建,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严峻复杂。它也使世界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形成世界大国激烈的战略博弈。     

——摘编自刘清才、刘婷婷《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外交选择》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代国际体系变革的表现。

材料五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8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2019-09-0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9 .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材料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018-03-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开学调研考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   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