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读下面的漫画(漫画中手举喇叭的是美国总统)。漫画的主要含义是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受挫B.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C.强权政治影响全球稳定D.大国争霸局面持续加强
2021-04-27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前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
A.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
B.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
C.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3 . 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4 .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2017-11-16更新 | 1013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017-08-23更新 | 26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6 . 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
A.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
B.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
C.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D.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7 . 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发展,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2015年的《巴黎协定》则表述为“本协定的执行将按照不同的国情反映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博弈B.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C.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成熟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
2024-04-08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押第16题 当代世界大发展(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8 .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国际社会反战呼声的高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出现的利益分歧,自1992年以来,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功地与联合国共同举办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会议、开罗世界人口会议、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会议和北京世界妇女大会。这些事件(       
A.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B.促进了第三世界经济发展
C.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有利于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负债累累,割地赔款,在中国失去殖民地租界,由此也扫除了中德关系重建的障碍。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并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金色二十年代”。

——摘编自盂虹《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380.9亿美元。2016年,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增长了77%,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其中德国占了31%。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项,合同金额862.7亿美元。中德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双边经贸磋商、对话平台和机制。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德国政府以中国投资影响国家安全为由也修订《外国投资监管条例》,将监管审查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0%,并敦促欧盟构筑了审查机制。

——摘编自丁纯、陈芊凝《中德经贸关系50年:成就、问题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后中德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德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12-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99年,二十国集团诞生,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平等地位在一起商讨问题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二十国集团从部长级会议升级到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这一变化发生的深层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B.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C.全球化使得各国的依赖程度增强D.国际社会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