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23-24高二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为切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于2013年提出(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24-01-10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国际格局与全球治理】

材料一   随着过去退出记忆并以印刷形式留存下来,历史学家和其他评论家开始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来描绘那场可怕的大战中的胜利。一部分人认为,同盟国的战争努力只不过是同一硬币的另一面——在道德上,同盟国的事业与轴心国的事业一样陷于破产。与南京、鹿特丹、贝尔格莱德、格拉纳河畔奥拉杜尔或马尔梅迪的一笔笔明细账相对的,是同盟国拒绝轰炸通往奥斯维新的火车线、在战争结束时让德国战俘忍饥挨饿、将广岛夷为废墟——这是最恶劣的“反人道罪行”。

——摘编自【美】威廉森·默里、阿伦·R.米利特《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

材料二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摘编自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材料三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代表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


(1)简要评价材料一中“一部分人”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3 .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倾倒核废水入海,中国政府强烈谴责并宣布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奇怪的是,西方媒体集体失声,这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时遭遇西方猛烈谴责完全不同。该现象反映出(       )
A.国家利益主导舆论方向B.意识形态斗争日益严重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题D.国际环境保护意识淡漠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泛诟病。2015年,全球迎来了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投资银行,有学者称亚投行是被逼出来的另起炉灶。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B.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改变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2023-09-21更新 | 15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为关于“新柏林墙”的一幅漫画。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但是人们发现,另一种隔阂正在南北国家之间形成。“新柏林墙”的形成反映了(       
A.国际经济旧秩序亟待改变B.全球化趋势难以阻挡
C.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6 . 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2023-07-11更新 | 25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4月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2023·浙江·高考真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1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湖北专用)
8 . 2012年,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被遗忘的孩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非洲乌干达地区的当地抵抗军招募儿童兵的视频,并呼吁大众参与推动政府对其进行制裁,很快便获得一亿人的观看。但该组织绝口不提乌干达当地石油储量丰富,且奥巴马政府对反恐战争中的盟友放弃使用《儿童兵役预防法》的现实,这反映了美国(     
A.民主制度已经沦为被媒体操纵的玩偶B.反恐政策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为标准
C.官方政策受社会大众意识的直接决定D.社会文化传播存在选择性的双重标准
2023-06-03更新 | 484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96年,联合国在《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中提出,“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援助的重要性,必须制止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并危害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2014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跨边界人道主义援助”提案,允许粮食等人道主义物资通过土叙边界运到叙利亚。材料反映出联合国(     
A.成为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B.倡导粮食安全的去政治化
C.有效维护了国际关系稳定D.彻底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
2023-05-21更新 | 21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0年美国中情局曾联手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使智利阿连德在民主选举中落败,计划落空后美国资助反对派、训练军事力量、对智利实施经济制裁、策动政变,最终于1973年迫使阿连德垮台,类似事件多次发生。这反映了(     
A.美国维护着世界和平B.拉美债务引起外来干涉
C.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D.经济区域化中矛盾重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