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对苏“冷战”的重要支柱,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北约的未来走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冷战”结束初期,西方国家许多人(包括美国人)都认为北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甚至有人作出“北约即将死亡”的论断。然而,原北约成员国尤其是美国并不甘心北约退出历史舞台。就欧洲安全问题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北约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大支柱……不仅如此,欧洲仍是美国核心利益所在,美国仍需要通过北约来实现其对欧洲局势的控制。此外,将中、东欧纳入西方阵营,不仅会为美国及西欧赢得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战略纵深,还会对俄罗斯构成有力的制约,有利于美国单极世界秩序目标的实现。因此,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作出了保留北约、改造北约、扩大北约的决定。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正式成立,是欧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安全与经济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奉行平等互利、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旨在促进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促进经贸合作。20176月,上合组织完成首次扩员,吸纳印度与巴基斯坦为正式成员国。新成员国的加入,地理活动空间的扩展,议程的扩大,不仅会深刻影响上合组织的内部运行和发展前景,改变各成员国在上合组织和地区内的利益格局,还将重塑整个中亚与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摘编自李亮《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研究:过程、影响及其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保留并扩大北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东扩和上合组织扩员的不同。
2023-10-22更新 | 145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     
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
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D.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诉求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阿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如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险些引发美苏在中东的直接对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引发西方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1982年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未曾断过,但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却集中在伊拉克。伊拉克战后,中东局势发生巨变。美国挟伊战速决之势,谋求单极世界霸权,中东地区成为其建立世界秩序的试验场。在美国新的中东战略中,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成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心正在东移。这种变化不仅给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冲击,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阿以双方,使双方进行战略调整。中东地缘政治的巨变,也使外部国际力量调整在阿以问题上的立场。

——摘编自余国庆《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嬗变与阿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4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伊战争(19801988年)之初,由于担心苏联乘机而入,美国表态“保持中立”,并申明愿与两伊改善关系,同时私下认为:“(它)对海湾地区的威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来巩固我们的安全地位。”因此,在战争之初美国便暗中扶植伊拉克,为其向美国购买军民“双重用途”的装备、技术提供便捷,以打击反美的伊朗政府。直到19823月,伊朗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时,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武器及零配件。19824月,伊朗大举反攻,美国随后坚定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并在“伊朗门事件"后得以加强。战争期间,双方竭力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据估计,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同时,在此过程中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得到巩固,历代统治者头痛的伊拉克国家构建和民族整合的难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战争结束后,两伊均未能实现自己初始的战争目标,并认识到武力并非输出革命的最佳途径。

“伊朗门事件”即1986年美国被曝以大批装备及有关伊拉克防御的军事情报换取在黎巴嫩真主党手中的美国人质获释。

——摘编自冀开运 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5月20日,巴基斯坦《民族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驶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指出: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其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多个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能源项目。埃塞俄比亚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哈瓦萨工业园和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等项目。据此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为全球政治治理注入新活力B.赢得了世界广泛认同
C.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D.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6 . 有学者指出,所有强国“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它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指挥’这条河流,却可以‘多少用些技巧和经验在河上行驶’。行程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首都的政府的智慧。”进入21世纪,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的严重挑战,下列项中,展示了中国“智慧”的有(     
①成立世界银行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设立丝路基金   ④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出自《环球时报》英文版。漫画显示,乌克兰陷入熊熊之火当中,而一身美国国旗样武装扮的“山姆大叔”一边“用汽油灭火”,一边还喊叫着,“为什么中国不能做更多来帮助灭火?”该漫画(     
A.讽刺美国对俄乌局势干涉失败B.说明国际形势受中美关系影响
C.表明美国致力于重建国际格局D.揭露美国是世界动荡幕后黑手
2023-02-03更新 | 281次组卷 | 1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向世界介绍中国抗疫举措和进展,向多国提供防疫物资和援助,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普通外国人纷纷伸出援手,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这突出体现了(     
A.中国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B.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中国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
9 .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并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这体现出
①社会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                       ②发达国家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
A.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B.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
C.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