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2018年我国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如图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誓词。这意味着(       
“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
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 . 政权建设

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部分文献摘录

文献名称

相关内容摘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 年)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1 年)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依据材料,任选两个文献,解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政权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相当熟悉国民党执政当局决策内情的魏德迈,根据个人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训政时期作为最高实力人物的蒋介石一直在四种战线上作战,“对付日本;因对付苏联而要对付中共;对付中国内部分裂的趋势……还要对付西方帝国主义”。由此可知,魏德迈认为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治制度屡遭破坏B.国民党训政实质为独裁统治
C.民族国家尚未实现独立统一D.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组织松散
5 . 政党政治见证了近代中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沁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摘编自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主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2)分析材料二、三,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探索的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如何延伸为“中国道路”的表现?
2022-02-04更新 | 59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455名身份可考的议员中,民族资本家仅有12人,占统计总数的2.6%;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活动家有45人,占统计总数的9.9%。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弱小
C.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D.资产阶级政党缺乏群众基础
7 . 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回忆:"(1960年)我把一张选票投进了红色的票箱中,从那一瞬间,我开始觉得我是一个最富有的人。我和我的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自己祖国的主人。”这反映了
A.广大人民参政意识增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完善D.根本政治制度己确立
2022-02-01更新 | 50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8 . 宪法是一国法制的根本,也是时代变迁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采用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革命党人内部颇有分歧。孙中山主张实行总统制,而宋教仁主张行责任内阁制。后来孙中山态度发生变化转而支持宋教仁。居正回忆道:“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摘编自张学继《再论<临时约法>的“因人立法”问题》

材料二   它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宪法,在整部宪法的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要求。

——殷啸虎:《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原因及其主要规定。
(2)简要指出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含义,并列举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和它所确立的重要政治制度。
2022-01-24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
9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33年《苏维埃哲行选举法规定:苏区年满16周岁的劳动人民和红军及其家属,不分性别、宗教、民族,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办法的变化体现了
A.国民经济的发展B.主要矛盾的变化
C.民主程序的完善D.社会性质的改变
10 . 据下图可知,当时的苏区政府     
A.初具人民革命政权的性质B.凸显了最广泛的民主特性
C.已经完成土地改革的任务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