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32年6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出第六号训令,要求各级文体部设立妇女半日学校或夜校.组织妇女识字班。在中央苏区兴国县,参加夜校学习的人员中,妇女人数达10752人,占69%;在闽西的半日学校和夜校里,妇女比例高达70%。由此可知,当时中央苏区(     
A.男性文化程度较高B.重视妇女受教育权利
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D.基本消除了文盲现象
2 . 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明确规定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同时,各抗日根据地对于识字者,采用写票法;识字不多的,采用画圈法、画杆法;不识字的,采用投豆、举胳膊等方法。这些措施(     
A.体现了中共建设民主政权的探索B.凸显了持久作战的战略优势
C.促使中国的民主革命实现了转型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3 . 有学者指出,国民党的训政体制把孙中山“以党的主义治国”修正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国民党掌握”;把训政作为实现由官治变民治的程序推论为国民党“一党专政”。该学者意在说明训政体制
A.推动了国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旨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促进了国内各党派的地位平等D.彻底改变国民党的阶级立场
4 . 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中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体现出的主要政治精神是
A.民主精神B.共和精神C.法治精神D.平等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