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0年以前,瑞典公务员一直实行职务工资制,工资分配以职务等级为主要依据。从1990年起,瑞典公务员的工资分配开始采用与职务、能力、绩效及职位的市场竞争力等综合因素挂钩的办法,并由单位行政首长负责管理。各单位行政首长根据工资总量和本单位人员构成及各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人的增资额。每个公务员都可以依据本人的职位、能力、工作绩效和本职位的市场稀缺程度,向单位行政首长讨价还价。瑞典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不大。以2004年度瑞典中央政府公务员的月薪水平为例,工资水平最高的局长和新入职的习工勤人员工资比为9.61,税后收入差距为7.51

——摘编自江鸿栋《瑞典公务员工资制度简介》


(1)根据材料,概括1990年后瑞典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特点,并据此分析1990年以前瑞典公务员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1990年瑞典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理由。
2023-02-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金太阳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指出,中国古代政权机构中虽一直有监察机构,但“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台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仆,没有中用的道理”。而近代西方民主立宪国家,虽有监察机构,但“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专管监督的机关,“这机关定要独立”,它“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摘编自经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09年,瑞典国会在当年制定的民主宪法中规定设立一名监察专员,督查文武百官。此后英、法、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实行了类似的监察专员制度。英国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可以终身任职,直至65岁退休。只有在本人要求辞职,或因行为不端、问题严重,受到议会上下两院弹劾的情况下,方可辞职或撤职……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官员不管原来属于什么党派,必须脱离党派活动,不能参加竞选,不能帮人筹款。

——摘编自李景平《中外行政监察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材料三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其中第5条从总体上规定了国家监察工作应当“权责对等,严格监督”,第八章进一步规定了被监察人员与监察机关及监察人员的相应责任,奠定了监察治理责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任颖《国家监察治理领域的责任制度设计研究》


(1)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行政监察的主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完善的意义。
3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以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2-07-03更新 | 530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文官制度法规体系大致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包括文官总法,还包括一些单项法律。二是针对文官管理某一方面事项的行政法令,由国会通过、总统发布实施。三是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机构制定的具体管理细则。美国文官制度规定,政务官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不适用文官制度,与内阁共进退,实行任期制。事务官不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而是通过竞争性考试或考核产生,依照文官法进行管理,负责决策执行,不与内阁共进退,实行常任制。《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力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考绩结果作为工资晋升、升职的重要条件,文官既被政府赋予应有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杜绝滥用权力。

——摘编自马发亮<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和一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对公务员的考核、录用、职位分类、奖励、职务任免、工资、培训、职务升降、职位轮换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实现了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人事。公务员制度的创建以考任制为基础,在公务员的“进入、管理、退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截至目前,通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工作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公务员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况,并说明其意义。
2022-02-06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时间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世官制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举荐、军功授爵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公元前202一公元220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220381九品中正制
隋一清5811912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3)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8 .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府除了维护传统事务以外,还要新的社会事务。国家管理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同时,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在对英国政府的官吏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后,提出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尖锐批评了当时英国官吏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这份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主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就摆出重用文人的姿态,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地方上命“士人典州",还立下后世戒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为适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宋朝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取消门第限制,废除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实行由皇帝把关的殿试制;推行锁院制、封弥誊录制;不断扩大科举录取的名额和途径,并多方面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最终,宋代各项措施把古代文官政治推向极致,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年均取士数约为唐代的5倍。在重文的环境下,文官以天下为已任,议政直言不讳,既牵制宰相,叉约束皇帝,保证了宋朝内政的稳定。

——摘编自郭学信 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此

材料二 18世纪到19 世纪初,英国各部门的行政官吏,多靠私人关系和门第产生,卖官鬻房现象极为普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造,人们反对官更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同时,政府也想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来提高效率。1853年底,英国政府提出伏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主张皮除个人随意任用官员的特权,必须经过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来择优录用文官等内容。185年5月, 英国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马啸原 俩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80年8月,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这次讲话成为文官考议制度在当代中国重生的前奏。1989年7月, 中央下发了保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 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补.克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个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建国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

——摘编自张生晚清以来中国文官考试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文官政治确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   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