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

概况

先秦《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赋予“法”的刚性,才能确保“礼”规范社会秩序和人行为的功能充分发挥。
汉代春秋决狱,“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唐朝《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宋朝《宋刑统》将“八十以上及笃疾的死罪”改为“不死”,将其移至僻远小郡,并“给驴发遣”,免其老疾之苦。
清朝《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弼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
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主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 . 法律与教化是古代统治者的重要统治手段。下表反映出法律与教化关系的演化趋势是(  )
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A.儒经渐成法律注释B.教化逐渐取代法律
C.法律成为教化的素材D.教化逐渐与法律合流
3 . 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清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
2022-11-23更新 | 677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出处法律条文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唐律疏议斗讼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大明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亲属相为容隐”
A.逐渐强化血缘关系B.法律与公德融为一体
C.儒家伦理观法律化D.封建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2021-09-17更新 | 860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史料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6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灾荒救济制度也称荒政。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荒政的雏形。《晏子春秋》记载,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 17 天。晏婴将自己禄田的粮食发放给灾民,并去见齐景公说:“我跟随在百官之后充数供职,却让百姓生活贫困而得不到救助,让君王沉迷于饮酒作乐、失去民心而不知担忧,我的罪过实在太大了!”请求辞官。

景公急忙追赶……找到晏婴说:“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晏婴于是回到朝廷,动用国库粮食进行赈济。

——摘编自《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与运用》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分析齐景公接受晏婴建议的原因。

材料二 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把汉唐以来临灾救济和时断时续的常平仓(政府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收购,谷贵时减价而卖出)、义仓(政府直接赈济)等荒政措施,提高到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阶段。

王安石的思想深受孔、孟以来儒家正统派的影响。他设提举常平司,掌管常平仓、市易、水利等,“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若从荒政的角度考察,变法的终极目的是培育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必要的社会救济。“损有余以补不足”,将抑制兼并与救荒紧密联系起来。

1085 年宋神宗去世,新法被废。1098 年,宋哲宗“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 类著其法,总为一书”,颁行全国。

——摘编自李华瑞《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从荒政的角度评析王安石变法。(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料三清朝前期各时段灾赈、灾蠲(注)如下表所示: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总计

灾赈占受灾比例(%)

5

21

61

63

32

21

39

灾蠲占受灾比例(%)

66

77

72

57

25

37

54

注:灾赈是指在受灾后由政府发放钱粮等对灾民进行救济。灾蠲(juān)指或免除灾区全部租赋,或减征租赋数额,或延缓征收时间,以减轻灾民负担的措施。

——摘编自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


(3)依据材料三,对照前后阶段概括康乾时期荒政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这一时期实施社会救济的影响。
2020-07-1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