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其社会管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一面。宋代文官成为皇权的代言人和地方社会管理主体。……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官僚贵族和富商豪强疯狂兼并土地,宋代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双刃剑”效应,人们为了利益的争夺,都慢慢撕去了“温情的面纱”。士大夫整夜宴饮,丝竹歌舞不断,富商大贾穿戴奢靡,僭越成风,连普通百姓也跟风效仿,相互攀比。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面前,宋代士大夫阶层充分发挥了管理才能,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宗教教化等主要手段,辅之以朝廷律法诏令,最终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社会管理氛围。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后国家农村治理政策(部分)一览表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置乡镇政权、取消行政村建制。合作化期间形成村社合一局面
1958全国各地纷纷撤销乡政府,建立党、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83撤销人民公社、重建乡镇政权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进入发展快车道
2002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2005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国家取消农业税
2008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2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2018国务院发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摘编自孙正、王玉坤《从“绅治”“统合”走向“数治”:乡村治理情景演变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治理独具特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后国家乡村治理的特点;谈谈对我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0年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选(       
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
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
2023-07-09更新 | 256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入精神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等。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共中央(     
A.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B.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D.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
2023-04-06更新 | 41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精神文明作为城市文化的内核,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面貌,塑造着一座城市鲜明的品牌特色,提升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品质,也为城市魅力的绽放增光添彩。

相关史实来源
四川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里,彭州籍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家训、彭州实验小学校训、全国文明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的企业精神等均被雕刻在观赏石上,观赏石矗立在人工湖边;见贤苑和崇德林,分别展示着8名彭州近现代乡贤名人和12名“彭州榜样人物”的事迹:修身麻里,中国美协画家、彭州籍人物画家肖天智创作的12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
成都文明网(2016年10月)
随着武汉市第二批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的出炉,武汉市建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总数已达24个,其中以“友善”为主题的沙湖公园展示了20个琴园友善的故事,并推出了琴园大碗茶供市民免费饮用,建起了为市民提供使民服务的爱心驿站,供市民免费借阅图书的爱心书屋等
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
佛山市三水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示范点1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6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景观100多处,创新性制作手绘墙10万多平方米;此外,三水区还完成了6处红色地标的改造提升;市民走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大型商超、服务窗口、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类核心价值观标示、公益广告
南方新闻网(2020年9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12-18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4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始终未能完成。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恢复民主法制,但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改革开放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性制定民法典的条件不成熟,只能“从批发改为零售”,根据轻重缓急,推出民事单行法,成熟一部推出一部。2002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鉴于民法典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有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先制定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在条件成熟后以此为基础再研究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摘编自徐隽《我们需要一部怎样的民法典》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编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民法典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时代我国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2022-07-23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执政理念追求党政同责B.对依法治国认知的深入
C.积极推动政府转变职能D.开始践行法治国家理念
2022-05-31更新 | 38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自1978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A.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B.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D.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艰难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几年来,陕西省旬阳市一些地方的农村红白喜事送礼成风、人情分子负担过重,农民群众深受其苦又无可奈何。旬阳市构元镇人大通过指导村民制定《红白喜事公约》,破解了这一难题,镇内各村村民的礼金支出显著下降,得到了普遍赞同。构元镇的做法
A.保障了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B.促进了基层民主的法制化建设
C.凸显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 .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021-10-12更新 | 1395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