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法”一词最早是18世纪末英国法学家边沁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国际法”是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确认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不仅对所谓的未开化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否认其国家与欧洲圈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平等关系,无视或贬低其主权,甚至以“欧洲中心论”否认非欧洲文明和国家权利、如印度这样的古代文明,欧洲就实行完全剥夺其主权的做法。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10-18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语的“世界公民”一词包含了“宇宙”“城邦”“公民”之意,最早由古希腊哲人狄奥根尼提出,“当人们问他是哪里人时,他回答说我是世界公民”。除奴隶主和奴隶之外的自由民渴望休养生息,这种对古希腊世界及各城邦止战、和平、美德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等哲人的论述中大量存在。斯多葛学派系统提出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地域划分不同的等级和国家,是违反自然法的,应废除国家的界限,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即“世界国家”。

17世纪开始,社会契约理论的近代公民观念诞生,“世界公民”政治诉求也逐渐明晰化。资产阶级推行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及民主制得到普及,尊重公民诉求、和谐、共生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和“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趋向取代全球主义”。在此影响下,“没有爱国主义的全球主义的冷酷的、无用的和荒诞的,没有全球主义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和自私的”理念开始为部分学者所推崇。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意识到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教育无法正确处理国与国以及各国公民之间的关系。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理解教育”正式更名为“世界公民教育”,“世界公民”一词正式进入各国视野。“文明的冲突”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着共同滋养的思想土壤,在“后殖民”时期,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开始与共和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世界公民教育一起,构成公民教育的主要思想流派,并不断地推动“世界公民”内涵的扩展和“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教育溯源:“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世界公民”内涵的特点,并指出推动17世纪开始“世界公民”理论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世界公民的看法。
2023-10-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针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1921年3月12日,德国外长西蒙斯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已经在和约上签署了一项表明德国唯一承担战争罪的声明,但并不意味着关于德国是唯一的战争罪犯的指责是真实的。世界必须逐渐了解关于德国是唯一罪犯的说法是错误的,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和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26年德国在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从而洗脱了战争罪责的。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