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如表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的代表作及其思想简介(部分)。由此可推知,格劳秀斯的这些主张(     
时间著作思想主张
1609年《海洋自由论》海洋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应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应当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合理理由包括:与其他遥远国家进行商品贸易;通过进行正义战争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A.适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现实需要B.有利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C.旨在构建海陆一体的国家法体系D.确保了各国正当的海外贸易权利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五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4年普鲁士在中国领海拿捕丹麦商船事件中,总理衙门采用《国际公法》迫使普鲁士认错赔偿,释放丹麦商船。此后,部分先进国人建议“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渐而实现平等往来。洋务运动时期,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而王韬则表示:“此盖国强则公法我得而废之,亦得而兴之?国弱则我欲用公法,而公法不为我用。”然而在外国人的影响下,国人将“公法”视为天地自然之力,这也恰恰掩盖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规治”全球的政治特性。孙中山对“欧洲中心”的国际法体系及国际秩序进行系统思考,他认为应以“中国—亚洲中心”抗衡,融入国际法及国际体系与对外开放应坚持主权原则、平等互惠、为我所用。

——摘编自王宇航《中国国际法观念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国际法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人对国际法的认识。
3 . 1609年,欧洲学者格劳秀斯出版《论海洋自由》。该书不仅研究了海洋的物理本性,而且也依据中世纪罗马法和基督教自然法这两大传统,阐明了海洋对于人类世界所可能拥有的道德意义与政治意义,指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这一论著的出版(     
A.受到葡萄牙等国的热烈欢迎B.体现出工业资产阶级的意志
C.为相关国际法原则奠定基础D.反映出主权至上观念的确立
2024-04-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4 . 15世纪,西葡两国主张“发现论”,明确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权。该理论不仅被欧洲国家所认同,还成为国际法的组成。16世纪,英国提出“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参与到美洲的争夺,“发现论”在国际法中的位置逐渐被新理论取代。这一变化(     
A.深刻揭示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B.说明美洲陷入欧洲各国的争夺
C.标志着英国全球殖民霸权确立D.顺应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专制君主制……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护秩序和执行正义,是对过去封建朝代之弊端——领主们各自为政、相互征伐,国内毫无秩序与和平可言的一种克服。”其认识专制君主制的视角是(     
A.民族国家的形成B.启蒙思想的传播C.工业革命的开展D.民主政体的建立
2024-03-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表可知,(       
时间史事
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年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年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1450年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B.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C.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D.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列强共组建了七次反法同盟。其中五次是拿破仑帝国成立后,由此可知,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A.利于欧洲文化的重构B.是为构建国际法基本原则而战
C.摧毁了欧洲的旧制度D.刺激了欧洲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将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和德国的前殖民地委托给国际联盟,由国际联盟再把它们委任给英、法、日等国进行统治。但是对于这些地区何时才能独立,盟约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际联盟盟约(       
A.遵循了民族自决原则B.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C.结束了大国强权政治D.构建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并在法国长期占有领地。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英国惨败。在英王爱德华一世鼓动下,“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战争结束后,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国内市场,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促成14—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来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10 . 下图中①处应是(     
A.《法国民法典》B.维也纳体系
C.《联合国宪章》D.《战争与和平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