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认识。
2023-08-01更新 | 541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岑溪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广东·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14年,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如下:承认 1789 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若原有君主被拿破仑推翻,可由其兄弟或亲属代替为世袭君主。这一原则的提出(     
A.开创了用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B.旨在恢复和巩固欧洲的封建秩序
C.使欧洲国家民族意识开始萌发D.打破了大国主宰欧洲事务的局面
2024-03-28更新 | 282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3)(16+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与调整】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4-02更新 | 45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不列颠("Britannia"或"Britannus")最初是罗马对生活在不列颠岛的原始民民的称呼,经过都铎王权和精英阶层的重塑,不列颠人由中世纪时期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的代名词,向"英格兰和‘凯尔特’各族”的共同称呼演变。这样做促使英国
A.向政治文化共同体演变B.重构民族国家集体记忆
C.塑造共同的社会价值观D.开启了政治现代化步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教皇与英王因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权爆发冲突,经过斗争,最终确定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都须先呈报英王批准,然后才能由教皇正式任命。这一调整(     
A.源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C.使英国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2024-03-06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贵州遵义·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1946年联合国通过的《国家权利义务宣言草案》规定:“各国有独立权,因而有权自由行使一切合法权力。”上述观点(     
A.为近代国际法的诞生奠定基础B.都支持通过发动战争维护国家主权
C.确立了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准则D.强调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2024-01-23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广西)-2024年1月“九省联考”
8 . 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2020-07-22更新 | 400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 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表对美国的特别声明,提议同美国缔结“废除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则提出,必须“使主要大国都加入这项公约,这些国家将通过公约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28年4月,美国单方西就此事征求英、德、日各国政府的意见。

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条约,即《非战公约》。公约声明,各缔约国要废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处理或解决彼此问题的争端或冲突。同时,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法国提出每个国家应保留合法的防御权,英国和美国都提出保留“自卫权”,而日本提出在“满洲”可以进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相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与美国的分歧,并分析各自的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予以简要评价。
2021-03-1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52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曾因谴责路德而获得“信仰保护者”之誉。但他通过打击教会特权和没收教会财产,取得了议会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物质利益。在1532年的《首岁教捐法案》中削减了对罗马的财政支持;并在1533年的《上诉法案》削弱了罗马对英国的司法权。这些措施导致(     
A.罗马教会统治崩溃B.王权与教权矛盾由此激化
C.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资产阶级利益得王权庇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