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国际法公认的源头。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庞大又具有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但却不同于国内法,缺少国际立法机关、有强制管辖权的法院和集中组织起来的制裁等因素,故其有时能推进人类维护共同利益,有时受制于一些强大的国家而影响很小。

——摘编自刘丰任晓燕《刍议国际法之效力根据》


根据材料,以“国际法的效力”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近现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体系宗藩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时间古代近代
行为主体根据东方政治文化构建的宗主国(中国)和藩属国(周边国家)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权国家
目标诉求维系宗藩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排他性的利益,对原料、市场和投场所的争夺
权力结构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其内部形态通常随着宗主国的盛褒而变化.水平型的均势权力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
组织原则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同权利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
互动方式宗主国和藩属国主要依靠朝贡体系维系彼此之间联系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并不断向外扩张
发展趋势区域性,日益封闭,在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宗藩体系寿终正寝西方列强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建立起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据胡忠礼、邢新宇《宗藩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种经典国际体系的比较与启示》整理


围绕材料(整体或部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包含对两种国际体系的分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它并没以可辨的形式存在于中世纪。……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

三个发展逐渐改变了忠诚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个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民族主义(nationalism),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欧洲民族主义的诞生】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因民族已成为国家结构的主流,政治学上(以及媒体)倾向注意这些极端类型的民族主义。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紧扣材料相关逻辑,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
1532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1534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
16411648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
1762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1789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18141815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阅读如表材料,提取16世纪到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一项重大时代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重大时间年表

时间

事件

1618-1648

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

1648

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宣布民族自决的权利,申明以独立为基础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1815

在欧洲各国的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等建立起维也纳体系。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行,宣布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

1919

各国签订《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

1919-1922

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8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1937-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

50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

——据王铁崖《国际法》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有关国际法发展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层次清晰,表述准确。)
2023-01-17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阶级社会中,客观规律的作用是同阶级利益密切联系着的。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会感染上阶级的偏见。表现在国际法上往往以愿望代替科学。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超级大国总是以他们的掠夺政策、霸权政策强加于人,有时还以国际法的幌子来欺骗人。但是国际法毕竟是国际社会客观规律的反映,最终不是按照大国主义者、霸权主义的反动政策干扰和破坏。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会愈益符合客观规律。

——摘编自潘抱存王惠均《从国际社会的变化看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论题,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