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拿破仑战争到二战前,欧美和平主义思潮不断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表所述。

19世纪初近代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开始兴起。英国一些宗教人士宣传反对一切战争和暴力,鼓吹和平主义,并得到英国自由贸易派的支持。后者认为在和平条件下,英国通过自由贸易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工业上的优势,从而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随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美得到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大发展。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和平主义运动进入大发展时期。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成立了和平主义组织;跨国的和平主义组织也成立起来。19079月,第16届国际和平大会在慕尼黑召开
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和平运动兴起;国联进行裁军与反战活动,但成果相当有限
20世纪30年代和平思潮及其运动呈现绥靖化趋势,欧美的和平主义思潮和和平运动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甚至恐战的社会潮流,这纵容了法西斯侵略扩张行为

——摘编自刘炳香《历史的另一面:欧洲和平主义思潮(1889—1914年)》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数个时段,围绕“和平主义”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2024-04-1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多边外交成为一种普遍性、经常性和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不仅反映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斗争与消长,而且折射出国际体系演变和国际格局秩序调整的新情况。如,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由此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0年后,英、法、奥、土、俄为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召开的维也纳会议无果而归,则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多边外交失败的负面例证。维也纳体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解,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而代之。

——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多边外交”自拟一个论题,任选一个时期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已经成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选择了拉拢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按照俾斯麦自己的话说,“如果法国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我们就必须阻止她找到盟友。只要没有盟友,法国就对我们构不威胁”。

1890年俾斯麦下台,德意志帝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改弦易辙,继俾斯麦之后的卡普里维政府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授意下,打出了“新路线”的旗帜,在国际战略方面开始滑离俾斯麦所制定的欧洲安全政策的轨道。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1897126日,比洛夫在帝国议会一次涉及对华政策的演说中对“世界政策”做了明确解释:“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占有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只给自己留下天空,自命清高,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之,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意志帝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格劳秀斯与近代西方法律文明胡果·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代尔夫特市人,荷兰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法》《海洋自由论》等。下图为其自然法思想的思维导图。


注:jus由拉丁文衍生而来,是现代英文中justice(公平、正义)一词的词根;jus在拉丁文中意为,其狭义指法所分配给每个人的东西。

——据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编绘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型相关内容
特命全权大使,简称大使作为最高一级的外交代表,系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代表。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是各国通行做法
高级专员(大使级)英联邦各成员国之间互相派遣的外交代表。在以英国国王(或女王)为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之间,高级专员由总理向总理派遣
教延大使系梵蒂冈教皇派出的大使,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教廷大使和大使同级
特命全权公使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所受礼遇次于大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任命特命全权公使一级的外交代表巴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特命全权公使升格为特命全权大使;特命全权公使级外交使节的还有教廷公使,其派遣情况与教廷大使相同
代办是由一国外交部长向另一国外交部长派遗的,系最低-级的外交代表,其任务主要是继续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事宜并办理侨务和商务业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礼宾知识》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等级与国际关系”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3-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国际体系

主要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

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

维也纳体系
(1815年)

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1921年)

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

雅尔塔体系
(1945年)

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简表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9-04更新 | 14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呈现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
路径类型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现代化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出现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国家中心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查尔斯·蒂利、迈克尔·赫克特认为,民族主义伴随着现代国家统治机制因军事竞争的需要,通过利用民族主义将现代领土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
建构主义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共同体之所以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使民族这种想象世界的方式成为可能。
权力结构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安德烈·维默尔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权力结构密切相关。

——摘编自刘永涛《民族主义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研究》

从表中任选一种路径,指出其观点的局限性,结合15—18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史实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秩序发展史大事件

时间

大事件

164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

1651年

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在雏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此后4次续订并增补条款。

1928年

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年

英、美、中、苏等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7年

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70年

25届联大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