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与罗马教廷决裂后,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将教产出售给支持者。由此可见,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     )
A.典型地体现了世俗权力对教权的控制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国民的经济利益
C.确立了“政教合一”原则,国家政权基督教化D.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2020-09-23更新 | 55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卷(A)
3 .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020-09-22更新 | 105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卷(B)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任何国家只要同意本公约的内容都可加入,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计63个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包括:战地公约、海上保护、战俘待遇、保护平民等。其中1949年日内瓦第4公约,有159条正文和1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全离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权利等;禁止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乡村;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内瓦公约》体现的主要原则以及与《非战公约》内容的主要区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