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成书于12世纪的法兰西英雄史诗《罗兰之歌》,这样描述8世纪的法兰西英雄罗兰:“我会疯子般拼杀,为了可爱的法兰西,我愿把荣誉丢弃。我不妨拔出杜朗达尔(剑名)大战一场。”

史料二   意大利学者马尔西利奥在《和平保卫者》(1324年)一书中指出:“教会应该交出一切政治权力,国家应该对所属全体教俗臣民行使统治权,这样教会在信仰统一的情况下,应从政治上划分为若干国家教会,受国家统治者的约束而不属于教皇。”

史料三   

1534年马丁·路德译成的德文版《圣经》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西欧近代民族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17世纪,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得到较大发展。这一时期国际法形成,外交制度建立。

18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是欧洲民族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民族主义不断扩展,欧洲国家对外加剧殖民扩张。

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普遍觉醒。

19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意大利实现了国家统一,西欧民族国家建立的任务基本完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民族主义进入到追求民族国家富强的新阶段,民族主义的性质随之发生变化。

一战前和一战期间,欧洲极端的民族主义盛行。

——以上材料改编自江红义《民族主义:历史沿革与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并在法国长期占有领地。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英国惨败。在英王爱德华一世鼓动下,“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战争结束后,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国内市场,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促成14—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来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23-24高二上·湖南邵阳·期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惯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

材料三

体系

宗藩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时间

古代

近代

行为主体

根据东方政治文化构建的宗主国(中国)和藩属国(周边国家)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权国家

目标诉求

维系宗藩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排他性的利益,对原料、市场和投场所的争夺

权力结构

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其内部形态通常随着宗主国的盛褒而变化水平型的均势权力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

组织原则

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同权利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

互动方式

宗主国和藩属国主要依靠朝贡体系维系彼此之间联系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并不断向外扩张

发展趋势

区域性,日益封闭,在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宗藩体系寿终正寝西方列强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建立起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据胡忠礼、邢新宇《宗藩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种经典国际体系的比较与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法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对比材料一,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表现。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种国际体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关联两种国际体系的整体或局部)。
2024-02-03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君主“得以管制其臣民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受自然法、国际法等拘束的。君主作为主权者不受法律的限制,但仅仅是就主权的对内方面而言。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他认为,主权、国际合作和人道主义这三项原则是贯穿始终的。

——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理念。
2023-10-17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辽宁大连·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法”一词最早是18世纪末英国法学家边沁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国际法”是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确认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不仅对所谓的未开化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否认其国家与欧洲圈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平等关系,无视或贬低其主权,甚至以“欧洲中心论”否认非欧洲文明和国家权利、如印度这样的古代文明,欧洲就实行完全剥夺其主权的做法。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10-18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福建龙岩·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美国参议员格拉斯却认为公约的价值“不大于一张邮票”,国务卿凯洛格私下也认为,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这表明《非战公约》(     
A.为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B.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
C.顺应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诉求D.未体现维护和平的内容
2022·天津·模拟预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主席《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国际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
(3)有人说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2022-04-03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