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
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
2023-03-29更新 | 969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华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B.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D.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3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4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这反映出新时期(     
A.中苏之间已消除了外交分歧B.我国坚定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C.美苏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我国外交重点转向区域合作
2022-08-28更新 | 747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12月,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世界银行开始运行,19475月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1947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起初,世界银行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的重建。此外,它应该辅助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初,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和发电厂等。日本和西欧国家"毕业"(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银行完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代初开始,世界银行也开始向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国家贷款。

——摘编自《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区别》

材料二 201410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投行的主要业务是推动亚洲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将运用多种支持方式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以促进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个行业投资。

——摘编自《亚投行让金融互融互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银行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世界银行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概述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6 . 将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获得通过。
②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第一句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③戴高乐总统向法国外交部下达指示:“从国际法的观点看,只有一个中国,而且所有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④中苏实现高级会晤,并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A.②③①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形成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我国提出的原则是
A.“真、诚、亲、善”B.“真、实、友、诚”
C.“真、善、美、诚”D.“真、实、亲、诚”
8 . 1949年6月,刘少奇率团访问苏联。斯大林表示新中国一旦成立,苏联将立即承认。与此同时,毛泽东发表《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苏联已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这反映出(       
A.中共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中苏建立了政治同盟关系
C.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破产D.新中国急于获得国际支持
9 . 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正式成立,1964年,其改组和扩大为旅游事业管理局。除了负责制定中国旅行发展规划和统一管理全国旅游事业等外,该机构还承担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职能。这说明该机构的成立
A.体现了中国外交方式的灵活性B.改善了中国对外交往的环境
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2022-06-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后,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环境。基于此,邓小平果断、及时地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针对苏联霸权主义威胁而采取的“一条线”战略。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计较历史恩怨,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奉行和平外交的同时,邓小平更加鲜明地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为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摘编自桑东华《邓小平的和平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调整中国外交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调整中国外交战略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