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2023-06-11更新 | 6129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这主要表明了(     
A.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C.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
2022-09-01更新 | 101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4 . 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2021-10-24更新 | 14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日新班)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2022-12-25更新 | 119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法律规定,这些规定
章节具体规定
第48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第50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本地方各民族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照顾本地方散居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第51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方各民族的特殊问题的时候,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53条强调各民族权利平等保障的问题
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B.实现了内地和边疆共同繁荣
C.奠定了民族共治的法理基础D.提供了解决历史问题的范例
2021-12-02更新 | 127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日新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49年,中共西南局通过建立政权、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在制度上的建构,通过恢复生产、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在经济上的建构,通过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工作实现文化上的建构;此外,中共西南局还清除匪患以稳定社会秩序。中共西南局的这些措施(     
A.加快了西南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B.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创新发展
C.激发了西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活力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
8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 (     
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9 . 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2021-05-08更新 | 1187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后,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文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每天用21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播音。这体现了国家(     
A.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B.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D.国民教育体系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