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疏通民族关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进”地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和税收优惠照顾政策。这些做法(       
A.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又一次陷入了没有秩序的黑暗之中,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无数被屠戮的生命,各国开始了深刻反思。19449月至10月,中、英、苏、美四大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就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目标达成了一致。1945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美国、苏联的领袖表示:“我们已经决定,与我们的同盟国一起尽早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摘编自《联合国成立》

材料二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是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己任,坚决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制裁施压和“长臂管辖”,倡导以和平方式化解国际争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同各国携手开辟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

——摘编自《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作用。
3 . 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划定定边县的四、五区和城关镇的两个村为回民自治乡。9月,将曲子县的三岔镇划为回民自治区。据此可以推知(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B.抗战时期已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少数民族拥护D.中国共产党注重维护苏区民族团结
2023-02-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由此开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合作的 新的里程碑。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亚非国家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原则,指出: “我们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和文化上合作,以便消除我们在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下所 造成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我们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 而不应该附有任何特权条件。'‘此后,中国开始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开展以经济技术援助为 主要形式的经济合作。1956年6月21日,中国政府和柬埔寨政府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这 也是中国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有关经济技术援助方面的协定。从1956年至 1963年,中国还与尼泊尔、锡兰(斯里兰卡)、缅甸、几内亚、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十几个亚非 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向他们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其后,对新兴民族国家给予经济 技术援助成为中国的一项长期政策。

——摘编自李伟《新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政策的演进及评析》

材料二   中国在1950-1978年累计提供对外援助约45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援外支出占国家 同期财政支出的1.73%。其中19711975年,援外支出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 5. 88%,1973年一度高达6. 92%。这一时期中非团结合作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伟大工程,是 中国历时6年帮助非洲国家修建了长达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此举有力支援了南部非洲国 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极大地鼓舞了非洲人民追求自立自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坦赞铁路 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其历史意义至今仍在显现。

——摘编自罗建波《中国对外援助模式:理论、经验与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意 义。
2023-02-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教授科林-麦克拉斯通过实地考察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自治区以及 贵州、四川、吉林等省的民族地区的学校、工厂、农场、艺术团体和清真寺等宗教场所,认为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得到了 更好的发展。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肯定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成就B.赞扬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的完善
C.指出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D.强调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保障范围的广泛
2023-02-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边疆治理情况。

朝代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立郡县;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派遣使者、屯田、册封官爵、羁縻统治等
隋唐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部督、刺史,并可以世袭;设立都护府,统于中央政府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采取过武力讨伐,但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元朝设立宣政院;建立驿站制度部署了大量军队屯田、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
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实行州县、八旗并存制;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后来进行“改土归流”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封爵、给俸、年班朝觊、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旅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旅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旅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7 .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一系列成就:顺利召开G20杭州峰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等。这最能说明新时代的中国
A.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改善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C.谋求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完善
8 . 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这一规定
A.是基于新中国的国情而确定的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已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D.-密切了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2020-11-26更新 | 490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博奥班)
10 . 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