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段,中国在后一个“中间地带”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A.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B.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英、中荷的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D.中法建交,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2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五个省级自治区。据下图,最后成立的自治区为(     
A.①B.②C.③D.④
3 . 关于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中共中央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政策是在
A.1949年B.1984年C.1990年D.1997年
4 . 2021年7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的视频峰会中指出:“我们要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中欧关系前进航向。”回顾历史,下列与中欧关系发展史实相符的有
①最早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有瑞典、希腊等国家②20世纪50年代,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③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④1997年12月,“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2-02-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纵向看,国家治理体系包括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权不下县”很难解释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统治者在发明“户口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临近地理原则,对基层社会进行全覆盖的编网……古时,绅权和“里治”要么合二为一发挥作用,要么分而博弈,总体而言,绅权在“里治”中发挥了辅助的作用,乡绅在道德教化、保障民生等方面起到了有益补充。……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统治者越依靠自上而下的编网,渗透和控制基层社会,实现控制社会的目的。

——摘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会治理的“古代样本”》

材料二   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从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整体优势高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的集中概括。……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核心,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

——摘编自陈亚联《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的主要措施。
(2)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2022-02-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1年11月2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规划了未来中非关系发展方向。这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中非友好大家庭克服困难、如期举行的一次盛大聚会。新时代中非合作的理念是
A.亲、诚、惠、容B.真、实、亲、诚
C.与邻为善、以邻为伴D.结伴而不结盟
7 . 2021年7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的视频峰会中指出:“我们要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中欧关系前进航向。”回顾历史,下列与中欧关系发展史实相符的包括
①20世纪50年代,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③1997年12月,“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④2014年11月,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8 . 民族区域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
A.全面贯彻“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实现民族平等
B.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C.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D.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9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长期以来汉藏两族人民进行了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政院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宣政院长官由帝师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宣政院管辖的区域和职责,并概括元朝对吐蕃管理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全国政协会议确定,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之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写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指出我们党为实现“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并简述这一制度最初的法律依据及对西藏发展的影响。
2020-10-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联盟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是尊重印度支那三国民族权力的基础上,全面解决政治和军事问题呢,还是只解决军事问题;是全面解决三国问题呢,还是只解决越南问题。对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B.成功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
C.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