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之间散居的游牧部落就建立了最古老的东西方贸易联系。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汉朝张骞凿空,从东西两头不自觉的合力。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古代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是丝织品,此外还有植桑育蚕缫丝技术、四大发明等,依稀还有传统文化;进口的则是玻璃、珊瑚等,欧洲的传统风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天文、数学等也逐渐为中国所了解。直到新航路开辟前,中欧陆海贸易主要以中间商的间接方式进行。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和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代亚欧关系是稀疏的。古代亚欧文明的社会经济水平并无太大差距,双方关系是比较平等的。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949----1969年,多数西欧国家都将自己定位在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里,为拓展外交空间,提升国际地位,中国对中欧关系的态度则更为积极。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明确表示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在新中国前二十年,中法建交,中国与7个西欧国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解冻后,西欧国家普遍希望借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970---1973年,有12个西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中国把西欧定位在“第二世界”,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双方高层互访日益频繁,经贸关系发展很快。

——摘编自田德文《解析中欧关系中的观念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欧交往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古代中欧交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前三十年中欧外交成果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中欧关系的认识。
2023-12-13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

——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2023-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此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秦汉卷》下册

材料二   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继承清外务部的基础上成立,同时又对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各部官制加以改革,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的规制……由于当时各方都深切地认知到外交对中国的重要,所以在北京政府内阁中,外交部居各部之首。陆徵祥首任唐绍仪内阁的外交总长,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由职业外交家执掌外交的新时代……北京政府外交部参照西方外交部模式重组,结合实际适时进行官制改革,确定了外交部内部结构与分工,为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摘编自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

材料三   中国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328日,柏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外交往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外交部成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实践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是怎样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4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五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据《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其“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870年后,法国“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什么此后法国政局长期稳定?
(4)若对材料四中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应从哪些角度思考?
(5)根据材料五联系所学,简说为了中国人民真正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制度?
2021-08-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