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断的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后出现的秦汉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后出现的隋唐王朝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古代中国,当国家强盛的时候,各民族之间就能够和平相处,如汉朝对西南、西北民族实行的羁縻政策、元明清对西南地区实行的土司政策等。各少数民族在交往中也向往和学习中原文化,儒家文化教育、中央集权制度、开科取士、农耕文明也传到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然而,各民族的矛盾斗争也时常存在,如王莽对匈奴的政治贬损和侮辱性政策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进入中原,使人口大减,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摘编自韦良云《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23年,国民党明确提出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的任务。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为其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和民族平等、自决自治的新内容。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蒙藏等少数民族事务,蒙藏委员会对蒙藏等地区发挥着政治联系和监督的重要作用。从1929年到1932年,国民政府坚持“为土著人民谋利益”的原则,相继出台《筹备移民殖边办法》《蒙古农业计划案》等文件,“以各民族一律平等为基点,一方扶植其发展,一方力求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并以尊重及融合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为重要途径,在北部地区大力推行移民放垦政策。

——摘编自李玉伟《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材料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下,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消除了民族间的相互歧视与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各方面的自治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张雪雁《民族区域自治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民族政策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2024-04-23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国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稳定且内涵丰富的治理方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所体现的“羁縻”原则或精神,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实行间接统治,即以夷治夷,利用被统治民族的领袖对其所在民族进行间接统治;其二、以因俗而治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具体要求做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其三、以怀柔之法笼络被统治民族上层,进行封官加爵,给以俸禄冠戴。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就是通过特殊的民族行政建置予以保证。

——郭苏星、孙振玉《论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

材料二   关于党的民族政策的申述,应根据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民族政策的规定。又关于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问题,今天不应再去强调,过去在内战时期,我党为了争取少数民族,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它对各少数民族特别表现为大汉族主义)曾强调过这一口号,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今天的情况,已有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本上已被打倒,我党领导的新中国业经诞生,为了完成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分裂中国民族团结的阴谋,在国内民族问题上,就不应再强调这一口号,以免为帝国主义及国内各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所利用,而使我们陷于被动的地位。在今天应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和互助团结,此点望你们加以注意。

——《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自决权”问题给二野前委的指示》

材料三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实行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并指出其边疆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战时期”我党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措施,分析该“指示”中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该政策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会议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各国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特点和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为了进一步推进世界和平事业,维护周边安全,深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领导人在分析国际局势的基础上,于1954年决定首先发展与印度、缅甸的关系,并取得了突破。19546月,周恩来总理同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上发展双方关系,从而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和平外交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中国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了中国外交战略的进一步调整。与此同时,中国与美日等国家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并重视与西欧各国的发展。这些成果为改革开放时期开启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翠萍《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影响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因素并分析其战略调整的意义。
2023-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