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44次组卷 | 135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2 . 1969年8月12日,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了关于中苏关系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认为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极小。8月14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尼克松总统说:“苏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B.国际局势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D.美国积极维护中国正当利益
2020-12-16更新 | 92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九)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元政府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梅海等地屯田6万多亩。元政府还在云南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任巡行劝农使时,“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向当地人介绍内地的养蚕植桑经验。

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用联邦制来解决我周民族问题的主张: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46年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不再仅仅是一种政策主张或建议,在事实上成为一种制度和实践。与对联邦制构想的放弃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相对应,“民族自决权”也随之淡出党的主张。

——摘编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政府和清政府对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0-07-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巩固文综历史试题

4 . 材料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内各个党派和各个阶级与各个民族的联合。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加紧对中国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在共同对日原则下,实现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同时与汉族联合建过统一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在少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使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1945年,中共七大肯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提出要改吾国内少数民族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拥有自治的权利。1946年3月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见进一步指出应确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非独立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仍属于中国版图,并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部分。随后,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阴谋,并于1947年5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同时在陕甘宁、晋冀鲁等解放区也建立起一些县级以下民族自治区。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早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民族区域自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
2019-04-28更新 | 83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年河南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初见倪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石、匾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有的少数民族称谓虽然没有侮辱性的含义,也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更政,如僮族的“僮”改为“壮”等。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人民日报2005年5月26日)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会。

……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政府采取这一做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018-11-1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一调)历史试题
7 . 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018-11-05更新 | 28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8 . 下面两幅图片都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共同点是:

①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
③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独立实体的性质
④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 . 解决好民族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观察美国的国家统一和国民整合方面,还必须注意到美国并没有大多数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历史资源。虽然认同“美国人”是其国民的共同意识,但是这种凝聚力来自美国的政治理念,即亨廷顿所说的“美国信念”,因为美国没有植根于本土的可供其进行民族建构的民族主义历史、文化资源。

—一摘编自郝时远《美国民族政策不是中国的榜样》


材料二   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认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30多年来,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大幅提升。

——摘编自2015年9月7日新华网《外国专家学者称赞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的哪些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移民国家“国家统一和国民整合”问题的?
(2)概括材料二中雅科夫列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事件
2017-09-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 历史
10 . 1959年4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都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少数民族昨天还受着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束缚,今天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各地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2016-12-12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