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2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节目《摆出一个春天》体现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迎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教育等方面的统计。该表说明(     

时间

少数民族人口

教育水平

平均寿命

1953年

445.15万

文盲率90%以上

不足30岁

2020年

1493.22万

高中阶段98%

74.7岁

A.国家始终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B.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C.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D.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2023-10-06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对表格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I~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A.1975年出现了积极报道和1972年中美建交密切相关
B.报道语态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C.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影响1960年中国媒体报道
D.报道语态变化表明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消失
4 . 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结合,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经济利益和外交诉求应是其并行不悖、互为依托的双重目标。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经济与外交的结合程度和方式也并不相同。下表中正确反映我国21世纪初经济外交状况的是(     
A解决呈日趋加重之势的国际经济摩擦和争端
B对外经济援助规模超出了中国经济财政当时的实际能力
C实施大规模对外援助的同时长期拒绝接受外来援助
D长期被排斥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和地区经济组织之外
A.AB.BC.CD.D
2023-10-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9~2018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唐朝的羁縻制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摘编《初唐夷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

材料二下表1989~2018年30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
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边疆治理、边疆政策、治理、边疆教育、对策、边疆问题、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策、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王朝实施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边疆研究最突出关注的地区,说明关注该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023-09-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华冲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人民日报》1997年有关美国的报道统计数据表(不完全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     
分类条数
政府报道639
经济报道217
科技报道172
社会生活报道238
中美关系缓和报道450
中美关系紧张报道36
A.中美在各个领域交流互动频繁B.国家媒体主动服务中美关系大局
C.美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正面的美国形象在中国成为共识
2022-11-21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依国际法的主客两分视角,将春秋时期的朝聘、会盟等盛行于国君间的礼节与国际法对应起来。下表为《春秋》所见四类会盟活动统计简表。

鲁君   年数
类别   次数
隐公桓公庄公悯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总计
11183223318181831321527255
王臣与会(天子与诸侯)6111131115
诸侯与诸侯884112483645366
诸侯与卿大夫2431583151465571
卿大夫与卿大夫131341053939
总计1112722614152331181418191

——摘编自翟淑君《春秋时期的会盟问题研究》等

(注:《春秋》采用鲁国纪年,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14年即公元前481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际法学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国际法,在诸多重大国际法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上,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70年来,国际关系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中国国际法学者撰写了相关的论著进行国际法评析,如中东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001年“9·11事件”与阿富汗战争、《巴黎协定》开启的全球新的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等;此外,中国国际法学界还关注了一些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如新中国与承认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边界问题、美国的“台湾关系法”、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事件、G20杭州峰会等。空间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国际法学者及时予以了关注。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等不但成为了现代国际法的新分支,而且也是中国国际法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

——摘编自杨泽伟《新中国国际法学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时期会盟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法研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新中国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
2022-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各民族间不断整合交流,促成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下表反映了古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秦汉

秦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各民族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局面发展了

唐朝

在唐朝前期,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有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清朝

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奠定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 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 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上述朝代(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问题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2022-11-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思想原则的表述。这些思想原则的提出和落实(     
时间思想原则
1990年“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2003年“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5年“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A.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D.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据表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间表现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7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A.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始终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
2022-10-15更新 | 9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