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材料一   以下是历史 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请将这些言论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字母)

①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②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

③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④楚日:“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⑤“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A.春秋       B.西汉       C.北魏       D.北宋       E.清代


(1)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

材料二

左图是竖立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会盟碑”,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2)材料二最有可能是什么朝代的文物?对于历史研究有什么史料价值?

材料三   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地线

成就

内容

东南

统一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抗击沙俄

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

稳定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

管辖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改土归流

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南方

平定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巩固统一。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材料四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 . 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结论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官方往来
史料 1: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 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 3:675 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 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1)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请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为例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加以说明。
2023-09-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列史料可用来说明(     
史料
中国传统价值观:一是重视伦理道德;二是从仁义出发,强调集体利益,促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平等和谐相处;三是主张“和为贵”,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
不干涉原则来源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卢梭的思想
A.新中国的外交与西方外交的本质区别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意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深刻的思想渊源
D.中西文化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
4 . 某中学历史文化学社在搜集中美关系史史料时,找到了某研究机构对现代以来一段较长历史时期内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表示的是这段时期内中美关系的走向,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博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往今来,中国统一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设郡县。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在边疆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管理机构备注
中央理藩院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民族事务
地方内地18个省设总督或巡抚;省之下设道、府、县
将军辖区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设置5个将军辖区,由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办事大臣辖区在西藏和青海设置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藏区
盟、旗在蒙古族地区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加强地方管理的特点。

材料三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的史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材料四   

序号史实
(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县级卫生基层组织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的自由
“一五”计划期间,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重心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4)依据材料四,选用两则历史资料,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7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美国一向敌视中国共产党,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仍没有改变对华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面对美国错误的对华政策,中国共产党除了联合以苏联为代表的一切反帝力量奋起反击外,别无选择。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022-11-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6年至1957年,美国动物园提出与中国通过交换获得一对大熊猫的要求,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做罢。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接受中国赠送的大熊猫,大熊猫到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民众热烈欢迎。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需求促使美国对华政策调整B.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淡化
C.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态度转变D.中美两国民众价值认同趋于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