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东芝的兴与衰]

2023年10月,经营了148年、号称“日本之光”的东芝宣布将于今年12月退市。

材料一   二战期间,东芝是日本当时五大军工企业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战争结束,美国在日本实行了非军事化改革,东芝开始全面转向民用领域。在美苏冷战期间,美国看中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希望将其打造成为自己的情报中心。于是美国积极向日本转移各种先进电子制造技术,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的电子产业迅速崛起,而东芝也乘上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后日本通产省推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成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为富士通、三菱电机、东芝、日立、NEC共同研究提供舞台。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及材料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半导体生产领域,NEC、东芝、日立包揽世界前三。

——摘编自叶蓁《电器龙头、半导体霸主,百年东芝尽数卖光》等文

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初,东芝机械公司、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向苏联出口4台9轴数控机床,苏联用于制造核潜艇螺旋桨,此为“东芝事件”。此事被曝光后,美国借口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冷战组织,简称“巴统”)规定,禁止日本东芝机械公司的产品对美出口长达三年,里根政府对日本3亿美元的半导体及相关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之后日本修订《出口管制法》,凡是违犯“安全出口管制”者,一律处以重罚;禁止东芝机械公司在一年内向14个有“巴统”禁令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任何产品。当时日本和中国还签订有25个合同,全部被暂缓执行。

——摘编自张玮《东芝事件:当年美国是如何强行“敲打”日本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芝公司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对“东芝事件”的处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便捷的交通所带来的“支出少且迅速得到供应的确定性”,迅速激起了一种积极的耕作精神,也使更大面积的农业种植成为可能,一些以前因为交通不便而没得到充分利用的荒地逐渐得到开垦。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市场有了更紧密的联系。英国农民已不再仅仅为了本地居民的消费而生产,而是越来越多地把农产品当作商品投入市场。于是许多农民成为商品生产者,交通运输的拓展大大扩展了农产品的交易范围。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19536月,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通过“转让制造”的方式引进了苏联军用舰艇制造技术,建造了一批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战斗舰艇,由此开启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现代化奠基发展之路。在“转让制造”这一过程中,我国新建了船用高中速柴油机、仪器仪表、特辅机、水声设备、水中兵器等一批关键配套厂。在这批新建配套厂中,有6个属于苏联成套技术援助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到1959年,116艘军用舰艇基本完工,连同其他军用船舶,10年内我国船舶工业共生产军船484艘。这一时期,船舶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和造船学院等船舶科研设计机构和学校从无到有创建起来,在一些大学还设置了造船系科。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历程、成就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交通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3-07-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外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

作物名称传入时间
葡萄、首蓿、核桃、大蒜、香菜、黄瓜、芝麻、蚕豆、筑豆、石榴汉代
波斯枣、巴旦杏、菠萝蜜、油橄榄、胡椒、无花果、菠菜、胡榛子、西瓜、小茴香唐至五代时期
占城稻、胡萝卜、凉薯、南瓜宋代
红薯、玉米、马铃薯、烟草、花生、辣椒、番茄、菜豆、结球甘蓝、花菜、洋葱,杜果(芒果)、苹果、荔枝、菠萝、番木瓜,陆地棉、向日葵明清时期

——摘编自中国农业博物馆《物种引进》

围绕“食物与物种交流”或“商品贸易与日常生活”,参考表中的一组或几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英国患“英国病”了,在1948—1979年的31年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5%,远远低于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1948年的10.2%降至1978年的4.3% ;同期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2.4%降到6% ;1957年全球贸易的一半是用英镑支付的,而到1977年仅为20%;50年代后期,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1/ 3,70年代末却只占1%多一点。为了医治“英国病”,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将国有产业重新实行私有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并且打击工会力量,压制工资增长。英国经济开始回升,但总体经济地位仍然只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退回欧洲。但代价极高,接受了欧方几乎一切条件。现在它不再是帝国了,它回到了欧洲,但它留下的历史遗产却是长存的。

——摘编自孟瑞《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与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英国病”恶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撒切尔夫人医治“英国病”的措施及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之前,改善公共卫生一直是地方志愿团体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英国的医院和诊所大多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爆炸,城镇人口的过度拥挤叠加污秽的居住环境严重恶化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很多的婴儿死亡率,据统计,1842年在英国工人的孩子中有一半不满5岁即死亡。恶劣的工厂环境和超负荷的压迫劳动使工人的健康严重透支。在英国扫烟囱的童工中,时有因劳累过度掉入烟囱中或被烧、烫伤,由于没有洗浴卫生设施,发生了在历史上轰动的扫烟囱工阴囊癌事件。伦敦工人、商人和贵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22、33、44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律师查德威克提出疾病是贫困的根源而不是相反。他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大不列颠工人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之报告》,支持公共污物导致疾病,而疾病加重公共开支的观点。1845年,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建议各地要有单一的公共卫生主管机构,负责有关排水、铺路、净水、供水等工作,并且要求主管当局规范建筑物的兴建准则。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排除“讨厌的麻烦事”以及提供清洁自来水等。英国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这个机构到1919年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卫生部。

——摘编自武斌《记疫 :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上古时期,人们采用的是二餐制。周代,贵族阶层一般已采用三餐制。大约到了汉代,一日三餐的习惯渐渐为民间所采用。直至唐代,由于物质财富的丰富,社会较为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日三餐制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规范的饮食制

——摘编自何宏《中外饮食文化》

材料二   西方外交使节来到中国,常通过宴请向中国人传递西方食俗与礼仪。从西方国家归来的中国人包括外交使节、留学生、商人及其他人员也开始传播西方饮食文化。由于中西方人对西方食俗与礼仪的传播,清末中国许多城市的饮食生活出现了西化现象。西方传入的书籍中,《保全生命论》《延年益寿论》等书籍包含了西方饮食营养学、卫生学等内容,涉及到食物种类及成分和功用、食物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营养等。

——摘编自杜莉《明清时期西方饮食文化东传的内容及途径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上古到唐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西方饮食文化东传的内容及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饮食文化变化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