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材料一     中国历朝历代无不认为“国家大本,食足为先”。大部分历史时期供求相对平衡,但是粮食的宏观安全不等于粮食微观安全,即家庭或者个人的粮食满足程度。首先,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互相交织与紧密结合。因此,粮食生产经常会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季节性和波动性。其次,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再次,在古代阶级社会里,各个社会阶层对生活资料的支配权利有着本质区别,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而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需要向封建国家和地主缴纳租税钱粮,灾荒年份自己的剩余粮食经常难以满足生活需要,最后往往沦为难民,粮食安全系数低。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历代帝王都硕布相应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法令,对粮食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干预。面对自然灾害,封建政府和劳动人民采取了积极措施防灾抗灾,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16世纪英国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都铎政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粮食政策:第一,制止圈地运动,保证粮食生产。第二,加强粮食收购,增加粮食供应。第三,严格市场管理,控制粮食流通。第四,鼓励国际贸易,稳定国内粮食市场。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1455—1607年间24个郡圈地所占比例仅为2.75%。在16世纪中期以后,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日益增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粮食生产基本得到了保证。以伦敦为中心的全国性粮食市场开始形成,粮商迅速崛起。在粮食市场管理体系及粮食流通政策上,都铎政府极力贯彻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政策,在平衡国内各地粮食供求、稳定粮价、接济穷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经营新兴农业的乡绅等新兴阶层极力主张利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出口粮食,随着他们经济力量的壮大逐渐左右国家政策。

——摘编自张乃和、王明伟《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微安全的因素,并阐述古代统治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几点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