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农业机械化得到飞速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农业公司纷纷成立,部分甚至采用联营或合并的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19201940年期间,美国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率从23.1%提高到了9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自60年代开始,就始终保持在60%以上,政府对农业机器化的扶持更是成为其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政策性工具。对于日本来说,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因此只能通过加大化肥农药施用量和改良种子,与此同时,日本还启动了国际化种业竞争战略,一方面运用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其他国家的培育优势来丰富本国的优质种源,另一方面加强种业国际合作和探索海外育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未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非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在第一次转移过程中保留了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因此其选择返乡后如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话,将会造成劳动力再次被附着在土地上,从而出现“过密化”问题,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全部农业经营人员中,接受过高中或中专以上教育的人员仅占8.3%,年龄55岁及以上的农户更是占到了33.6%,不仅决定了对农户进行人力投资的成本较高,而且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于是传统的小规模、原始化的经营模式对国家农业科技及产业化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生阳《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西方镜鉴与中国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经济发展便已有了区域性的萌芽。地处温湿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粟为代表的旱地农业文化;地处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是以水稻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东北北部、蒙古、新疆等地,经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因自然条件良好,所以开发得较早,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游牧民族处在沙漠草原地带,传统的生产方式又使他们不太从事种植业生产,因而对农业民族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内地人民也需要肉食和皮毛,必须仰仗于牧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夫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摘编自赵庆伟《我国古代民族经济的区域性发展与互补》

材料二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一直战乱频繁。期间有中原汉族的自相残杀,更有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如五胡内迁、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等,把整个北方搅的鸡犬不宁。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战乱很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促使大量中原人口被迫或自愿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开发。南方开发少,水资源丰富,相对于较冷的北方,南方气温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的长足发展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袁振宇《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西汉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至唐朝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6500~6000年的古稻田及灌溉设施遗迹,出土了石斧、石刀和骨耜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的水生和陆生动物骨骼。据此可知,当时(     
A.稻作农业盛行精耕细作B.打制石器已取代磨制石器
C.食物来源呈现多元形态D.手工业形成独立生产部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人的信贷活动范围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与饮品到较高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等。信贷的这种使用情况不仅得到了中世纪史研究者的普遍认可,更能在不同种类的法庭中得到印证,如普通诉讼法庭、商人法庭等。这些法庭的卷档表明英国商人会以信贷的方式售卖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如麦芽酒、面包等基本食物,亚麻布材质的服饰,铁器、马具等生活工具。与此同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水平的降低,更多的英国民众能够消费得起较高层次的进口商品。因此,商人也会进口受英国民众欢迎的各种海外商品,如法国以及地中海地区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葡萄酒。来自东方国家的商品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英国人的青睐,以丝绸及其制成品和种类繁多的香料最具代表性。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商人在这些商品的贸易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世纪晚期英国商人商业信贷活动研究》

材料二   1958-1960年,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历经两次讨论,分别将贸易信贷期限从4年放宽至5年,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50万(曾默认为75万英镑)提高到100万英镑。英国之所以放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一方面是在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下,英国有着发展海外贸易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是台湾市场在美援的帮助下呈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台湾当局而言,英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在于,英国必须要考虑中国大陆及美国方面的反应。在台海局势紧张之时,政治因素更为重要,经济利益被暂时搁置;当台海局势相对缓和后,经济利益便成为英国主要考虑的方面。在此过程中,英国重商主义传统充分展示了其影响力。

——《试论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英国信贷市场将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信贷机构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英国更加注重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和企业。同时,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信贷市场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型。普惠金融也是英国信贷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信贷机构将更加注重服务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信贷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国信贷市场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信贷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欧美信贷市场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中世纪英国商业信贷活动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调整对台湾地区贸易信贷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影响英国信贷市场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不仅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参与赛事管理。在观众体验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此外,人工智能还用于搬运标枪、铁饼等器材,进行配送、巡防、迎宾等工作。这些机器人活跃在亚运会的各个场所,服务公共表演、体育训练、安全保障等众多领域。这说明(     
A.中国的科技智能水平世界领先B.科技革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技术进步推动生产生活的改变D.科技成果的应用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
6 . 明清时期,山东济宁的夜市中有许多手工业产品,其大多来自家庭或者小作坊,比如榨油、木器甚至一些铁制品或铜制品等,“这些手工业都集中在南关,规模都不大,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灵活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
C.雇佣劳动的优势日益凸显D.朝廷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3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中国瓷器36万件,第二年运回中国砂糖约500吨。一时间质地精良的中国商品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品,欧洲消费市场掀起了“中国风”。这一现象反映了(     
A.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B.欧洲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东方奢侈品开始流入欧洲D.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发展
8 . 1720—1770年,停泊于广州港内的欧洲商船不断增多,从中国购回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仅1766年,造访广州港的欧洲商船就多达34艘,其中包括21艘英国商船。由此可知,当时(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中国的商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D.中国逐步向英国开放市场
9 . 5G时代下,各种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大量网红,他们利用自身流量与供应商议价砍价,为消费者提供优惠的价格,再通过在直播间展示并营销产品,为供应商乃至工厂直接带货。据此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     
A.更新了商业经营的业态B.促进工商管理体制变革
C.实现了市场的自由竞争D.调整了大众消费的结构
10 . 1996年2月15日,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隆重纪念仪式,重新启动一台沉睡多年的庞然大物。它的两排灯准确闪烁到46,然后又闪烁到96,以纪念一个时代开始以来的50年。据此判断“这个时代”指的是(     
A.原子能时代B.人工智能时代C.计算机时代D.航空航天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