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长宁道路寻踪。

道路沿革,往往与所在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等联系密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小生活在长宁的郝同学试图通过对周边道路沿革的探究,发掘长宁乡土史、管窥上海城市史。郝同学首先查阅到了长宁部分路名前后变化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原路名路名来源1943年改名1945年后名1949年后名
白利南路英国驻沪领事长宁路
忆定盘路“爱丁堡”音译江苏路
大西路Great Westen意译长安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
安和寺路来华英使阿美士德察哈尔路法华路新华路
林肯路美国总统天山路
开士威克路工部局总董陕西路凯旋路
佑尼干路美驻沪领事仙霞路
霞飞路一战法国元帅泰山路林森中路淮海中路
1:以上道路均为西方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即租界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以界外筑路达到蚕食华界,扩张租界的目的。
2:工部局为(美英为主的)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
3:林森,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1)根据1943年前的路名及注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路名意在普及西方历史知识B.可见长宁为上海最早的租界
C.只有英美两国进行租界扩张D.体现西方殖民者的自大傲慢
(2)与开士威克路改名“凯旋路”有关的战争是(     )(单选)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道路改名“淮海中路”“延安西路”,主要原因有(     )(双选)
A.去除反动政府人名B.革除殖民主义残余
C.统一地名命名规范D.纪念革命战争地名

郝同学又发现不同于如表的一些道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相关历史沿革。

道路1:法华镇路、种德桥路、香花桥路——李枞泾为苏州河干流,北宋初泾北建法华寺,乡民聚寺而居。宋室南渡后,大量黎民移居,民宅商肆沿河展开,渐成集市,李枞泾成货物集散要道。明代后,得益于松江棉纺织发达,此地成为商品集散地,形成法华镇。至清乾嘉至盛,号“沪西首镇”。近代以来,历经太平天国、八一三等变故,居民离散。加之河流淤塞,法华镇逐渐萧条。解放后,市政府填浜筑路,称法华镇路,原河上种德桥、香花桥亦改为路名。

(4)根据材料,归纳法华镇兴衰的原因。

道路2:中山环路——因租界割裂华界南市与闸北,需建绕租界连接两地的环路;同时达到箍起租界,禁止其不断越界筑路的目的。1927年环路辟筑,1949年前。中山西路即环路长宁部分。50年代,环路拓宽延伸,成交通大动脉,环路外新筑道路以区所在位置对应中国版图方位的各省县市命名(长宁属市区正西偏南,对应贵州省地名)。20世纪末沿环路筑高架“内环线”。

(5)根据材料,归纳中山环路修筑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动机产生的时代环境。
(6)根据中山环路外新筑道路命名法则,可以判断筑于50年代后的道路有(     )(双选)
A.遵义路B.华山路C.番禺路D.茅台路
(7)纵观这些道路的沿革,你认为长宁在上海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分别具有何种独特地位?
2023-12-15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人类工具。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工具,同时工具又不断改变了人类。某教师布置了开展关于“人类工具”为历史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的工具。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任务二:收集关于各类工具的文献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②“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

③“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④“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2)①按工具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②比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任务三:感悟“工具背后的人类智慧”。


(3)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工具人类的智慧
①____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②____远洋航海中使用的仪器
③____西亚地区最先掌握冶铁技术
④____中国古代领先的天文观察仪器
⑤____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⑥____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行业

2023-03-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流动的世界·贸易的世界

人类历史上因为工商等各种交流的需求开凿和发展交通,人类活动变得丰富多样并获得巨大发展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的运输革命表》(《时间地图》360页,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6月第1版)

时代近似日期载人和货物的方式
旧石器时代距今大约70万年前最早的人亚科原人在非洲迁移
距今大约10万年前现代人出现在欧亚大陆;最早的现代人迁移出非洲
距今大约公元前6万年前最早渡海移居澳大拉西亚;最早的海船
农耕时代大约公元前4000年前畜力运输工具
大约公元前3500年前①________
大约公元前1500年前波利尼西亚长途海运
近代公元第一个千年②________
大约19世纪早期③________
大约19世纪晚期④________
大约20世纪早期⑤________
大约20世纪中期太空旅行
(1)请把材料一表格补充完整。
A.造船航海技术改进   B.火车和轮船   C.轮式运输工具   D.空中旅行   E.内燃机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材料二   《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



(2)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在上面示意图中有反映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根据四副示意图,概述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4)有人说:没有贸易就没有交通。根据材料一、二中古代和近代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三   1980-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变化图》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指标数据库)


(5)造成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的主要推动力是
A.世贸组织建立发展   B.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变化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中国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
4 . 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

交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来重视交通建设,并取得了众多闻名世界的巨大成就。


               图一:秦朝道路示意图                                      图二:元朝驿路示意图


(1)上面两幅示意图中“☆”标志分别代表哪个古代全国道路交通中心城市?
图一:________;(单选)图二:________。(单选)
A西安                           B.咸阳                           C.洛阳                           D.大都
(2)图一中标识了多种秦朝的道路,其中标识“②”的道路是指(     )(单选)
A.驰道B.五尺道C.直道D.驿道

(3)与秦朝相比,元朝的陆路交通建设有何新的特点(     )(双选)
A.陆路交通网的中心向西转移B.扩大了道路数量和建设规模
C.陆路交通网向各个行省延伸D.促进了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国古代交通建设重视水陆并举,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京杭大运河,该运河最终形成于(     )(单选)
A.汉朝B.隋朝C.元朝D.明朝

近代以来,铁路建设在中国逐步兴起。


(5)其中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单选)
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京汉铁路D.陇海铁路

(6)下表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时期里程(公里)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年91001800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年4000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年3700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年900省商合营
1937—1945年1900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年5700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876—1949年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A.工业革命直接引发了中国铁路的兴起B.外国资本是铁路建设的主体
C.铁路建设发展折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D.铁路里程数呈现稳步的增长

(7)下图是当代中国高速铁路网基本构架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以来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单选)
A.20世纪晚期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B.东西南北经济得到了均衡发展
C.标志国家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
D.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自主创新

(8)综合上述内容,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基本认识。
2024-01-1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饮食与社会生活。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食物为人类从事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不断丰富了食物的历史内涵。某教师布置了关于“饮食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食物的考古证据。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古巴比伦青铜器--手捧果篮图     C.古埃及挤牛奶壁画

(2)依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考古证据,可作为(     )(双选)
A.中国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物证B.中国是稻谷作物发源地的物证
C.研究中国古代先民食物种类的物证D.研究古代食物加工技术的物证

任务二:收集有关食物的各类文献记载。

①“豆之为用也,油、腐而外,喂马溉田,耗用之数几与米等。”

②“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箇,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③ “(番薯)皮色朱红,心脆多汁,广种耐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上述材料中能够反映食物加工的是(     )(单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如果要研究“番薯”的历史,可供推荐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单选)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朝-沈括《梦溪笔谈》
C.元朝-王祯《农书》D.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任务三:历史专著研读。

下表是一本关于食物与饮食历史研究专著中的目录:

章节与章标题(时间范围)字母代码
第一章 学会烹制谷物                      (公元前2万—前300年)A
第二章 古代帝国的大小麦祭祀饮食 (公元前500—公元400年)B
第三章 南亚和东亚的佛教饮食        (公元前260—公元800年)C
第四章 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饮食     (公元800—1650年)D
第五章 欧洲和美洲的基督教饮食     (公元100—1650年)E
第六章 近代饮食的前奏--欧洲北部   (公元1650—1800年)F
第七章 近代饮食--中等饮食的扩张   (公元1810—1920年)G
第八章 现代饮食--中等饮食的全球化(公元1920—2000年)H
(5)下列标题是该专著中某些章节中的子目标题,请依据示例,与部分章节标题完成一一配对:(单选)
示 例:(   G   )——工业化的食品生产        
(     )——从共和国到帝国 受希腊化文明影响的罗马饮食            
(     )——小麦面粉、即食肉品、牛奶、蔬果的全球化和烹饪的专业化     
(     )——约公元前1000年的全球饮食地图   
(     )——奥斯曼帝国的饮食
(6)依据章节与子目标题,谈谈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着人类饮食文化?
2024-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交通与社会变迁

某校历史社团欲举办一场“交通与社会变迁”展示活动,拟定了下表中三个专题。

专题图片交通中心交通特征经济社会
地上本无路
A.半坡先民狩猎复原图
古道天涯远
B.两河流域双轮车示意图
天涯若比邻
C.1919年德国生产的全金属民航客机
拓展领域,提升速度

(1)请你将下列内容前的字母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A.人工铺设   B.各工商业城市为中心   C.以居住地为中心   D.工业社会
E.农业社会   F.以首都及各地方治所为中心   G.天然道路   H.原始社会

材料三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英国通史》

材料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


——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编制

材料五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吴蔼宸《华北国际五大问题》


(2)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交通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3)以上两幅地图信息反映人类交通方式、布局、功能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1-12-29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史实推论选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D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