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食物的称谓。

材料一   汉代以前,中国史书中关于水果种类的记载极其稀少。但汉代之后,葡萄、西瓜、胡桃等等水果的记载开始不断增加。魏晋之后,带“胡”字的作物开始大量在中国流行,胡瓜、胡葱、胡蒜、胡萝卜、胡椒等等。

(1)分析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增加的原因。

材料二   明代之后,番茄、番薯、番石榴等食物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一批食物的名称也逐渐改变,胡蒜被称为大蒜,胡麻被改成芝麻,到清代,以“胡”字开头的食物名称已不多见。

(2)分析明代以来食物名称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新的食物名称不断出现。

中国

         

图1   咖啡                                          图2 色拉                    图3   咖喱

(3)概括19世纪以来,中国新事物命名的方法。

美国自2080年代以来,许多来自中国的食物名称发生了转变,饺子原本叫dumpling,逐渐改为jiaozi。中国产的乌龙茶,原本称为dark tea,逐渐改为oolong

(4)从美国食物命名的转变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哪些因素影响了食物的称谓?
2023-08-0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交通与社会变迁

某校历史社团欲举办一场“交通与社会变迁”展示活动,拟定了下表中三个专题。

专题图片交通中心交通特征经济社会
地上本无路
A.半坡先民狩猎复原图
古道天涯远
B.两河流域双轮车示意图
天涯若比邻
C.1919年德国生产的全金属民航客机
拓展领域,提升速度

(1)请你将下列内容前的字母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A.人工铺设   B.各工商业城市为中心   C.以居住地为中心   D.工业社会
E.农业社会   F.以首都及各地方治所为中心   G.天然道路   H.原始社会

材料三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英国通史》

材料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


——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编制

材料五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吴蔼宸《华北国际五大问题》


(2)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交通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3)以上两幅地图信息反映人类交通方式、布局、功能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1-12-29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一叶知“秋”

材料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说山训》


材料二   随着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另外,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风吹日晒,加上拖延的时间长,以致未经烘烤的茶叶迅速凋萎了。

材料三   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正是在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贸易只是在双方差距加大过程中露出的小小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与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总体趋势有何变化?
(2)依据材料二,归纳比较中印对英茶叶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3)“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背景。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盛衰?
2021-12-26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地图上的都城变迁都城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洛阳等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都、为学习了解秦统一以后中国的都城选址及其变迁,老师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中国古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选填古都名称。(填涂字母)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西汉时期的都城是在今天的____;
五代时期到北宋,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____;
金迁都燕京,是____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2)关于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的阶段及其特征,以下看法正确的有(双选)
A.北宋前统一王朝的都城集中在中原地区
B.北宋前的都城集中在南方地区
C.南宋后的都城集中在内陆地区
D.总体呈现出东移近海趋势
(3)有关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始终重合
B.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从基本重合到逐渐分离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存在过两都(或多都)并存时期,较为典型的是隋朝与明朝。

材料一   隋朝运河路线图

材料二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南京)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北京)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4)根据材料一、分析运河对长安、洛阳两都并存及国家治理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论明朝都城选择考量的因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全球化。

(1)参照时间轴,结合所学,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重大事件发源地和中心趋势
15—16世纪A葡萄牙、西班牙萌芽
17世纪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无序
18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C无序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美国启动
1914—1918年D德国无序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E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日本、意大利无序
二战后F体系美国发展
G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有序

(2)根据图示和表格,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3)(多选题)以下哪些国际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3-09-1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世界史综合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和北美普遍发生了各种形式的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大潮,从而使资本主义在欧美取得全面胜利。从根本上这得益于(     
A.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潮流B.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倾向
C.政治领域的民主化运动D.外交领域的殖民化趋势
2023-07-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7 .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逐渐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工业革命中人类征服“自然力”,实现生产技术史上飞跃的是(     )(单选题)
A.瓦特改良蒸汽机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阿克莱特创办现代工厂D.化学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各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正确地、不停地劳动,工头通过罚款或解雇、有时甚至通过一种更加残酷的强制来使之服从。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750—1950年伦敦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千)

——数据来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20世纪)》

(3)依据材料三,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材料四: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4)材料四中的“全球体系”指的是什么?该体系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8 . 数据:反映历史。
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从长时段看,夏商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单项选择题)(     
A.生产力发展变化不明显B.疆域范围没有太大变化C.政治制度妨碍人口增长

(2)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人口有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其背后的最重要因素是(单项选择题)(     
A.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等先进技术的突破B.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C.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物种自西域传入

(3)隋唐是古代少有的盛世,两宋时期疆域小于隋唐人口数量却远高于隋唐,其中原因大约有哪些?(简答题)
(4)古代中国人口的腾飞出现于元明清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简答题)
(5)如果以全球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历史事件作为节点去观察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哪个节点助力最大?简述理由。
2024-04-1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9 .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 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材料二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1)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题)
A.成书于战国至清朝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B.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D.明朝医药学家徐光启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钱穆先生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以下选项中体现“能融化”的材料为(   )(双选题)
A.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B.2015年屠哟哟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2019年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并受到热捧
D.改革开放以来,向西方学习西医管理模式,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施相关法律,推进中医和中药学规范化、制度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医和中药学发展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长宁道路寻踪。

道路沿革,往往与所在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等联系密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小生活在长宁的郝同学试图通过对周边道路沿革的探究,发掘长宁乡土史、管窥上海城市史。郝同学首先查阅到了长宁部分路名前后变化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原路名路名来源1943年改名1945年后名1949年后名
白利南路英国驻沪领事长宁路
忆定盘路“爱丁堡”音译江苏路
大西路Great Westen意译长安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
安和寺路来华英使阿美士德察哈尔路法华路新华路
林肯路美国总统天山路
开士威克路工部局总董陕西路凯旋路
佑尼干路美驻沪领事仙霞路
霞飞路一战法国元帅泰山路林森中路淮海中路
1:以上道路均为西方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即租界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以界外筑路达到蚕食华界,扩张租界的目的。
2:工部局为(美英为主的)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
3:林森,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1)根据1943年前的路名及注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路名意在普及西方历史知识B.可见长宁为上海最早的租界
C.只有英美两国进行租界扩张D.体现西方殖民者的自大傲慢
(2)与开士威克路改名“凯旋路”有关的战争是(     )(单选)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道路改名“淮海中路”“延安西路”,主要原因有(     )(双选)
A.去除反动政府人名B.革除殖民主义残余
C.统一地名命名规范D.纪念革命战争地名

郝同学又发现不同于如表的一些道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相关历史沿革。

道路1:法华镇路、种德桥路、香花桥路——李枞泾为苏州河干流,北宋初泾北建法华寺,乡民聚寺而居。宋室南渡后,大量黎民移居,民宅商肆沿河展开,渐成集市,李枞泾成货物集散要道。明代后,得益于松江棉纺织发达,此地成为商品集散地,形成法华镇。至清乾嘉至盛,号“沪西首镇”。近代以来,历经太平天国、八一三等变故,居民离散。加之河流淤塞,法华镇逐渐萧条。解放后,市政府填浜筑路,称法华镇路,原河上种德桥、香花桥亦改为路名。

(4)根据材料,归纳法华镇兴衰的原因。

道路2:中山环路——因租界割裂华界南市与闸北,需建绕租界连接两地的环路;同时达到箍起租界,禁止其不断越界筑路的目的。1927年环路辟筑,1949年前。中山西路即环路长宁部分。50年代,环路拓宽延伸,成交通大动脉,环路外新筑道路以区所在位置对应中国版图方位的各省县市命名(长宁属市区正西偏南,对应贵州省地名)。20世纪末沿环路筑高架“内环线”。

(5)根据材料,归纳中山环路修筑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动机产生的时代环境。
(6)根据中山环路外新筑道路命名法则,可以判断筑于50年代后的道路有(     )(双选)
A.遵义路B.华山路C.番禺路D.茅台路
(7)纵观这些道路的沿革,你认为长宁在上海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分别具有何种独特地位?
2023-12-15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