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防治乱霍]

材料   《上海市防疫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报告》目录

上海市防疫委员会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报告目录
一、导言(吴国桢)
二、概论(张维)
三、上海市乱霍流行史及其周期性(范日新)
四、疫情(俞焕文 徐宝瑞)
五、免疫注射(刘绥亘)
六、检疫(戴芳渊 施毅轩)
七、隔离治疗(钱章材)
八、上海市防疫委员会行总上海分署合办临时急救时疫医
院办理概况(王霖生)
九、无致热原(pyrogen—Free)生理结晶溶液注射一八一七次
注射报告(王霖生、刘同坡)
十、病家访问及消毒(夏廉康)
十一、检验(缪卫康)
十二、卫生管理(杨锡龄)
十三、安全饮水(江世澄)
十四、施饮茶水运动(上海青年会饮茶水委员会)
十五、D. D. T灭蝇
(一)D. D. T喷射灭蝇队工作(夏廉堂)
(二)灭蝇灭蚊队灭蝇工作报告(黄家兴)
十六、宣传教育(徐宝瑞)
十七、分区工作(陈邦宪)
十八、储备器材(陈邦宪)
十九、经费之筹措及应用(刘汝聪)
附录
一、组织规程
二、实施方案
三、法规
四、界协助人力财力一览表
五、委员名单
六、干事名单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

(1)根据材料,归纳国民政府“上海防疫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市防疫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报告》目录的史料价值。
2024-04-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3 . 如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们正在烧柴煮盐。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B.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C.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4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宋代水运与交通】

材料一   以下为宋代汴河治理的相关史料   

内容文献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太祖下诏:“缘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李濂《汴京遗迹志》
宋初,“发京畿辅郡三十余县夫,岁一浚”,为掌握疏浚深度,在河床底部放置石板石人为标志。沈括《梦溪笔谈》
王安石建议,“乃别制浚川杷以巨木长八尺,齿长二尺,列于木下如杷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绳,两端矴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脱脱《宋史》卷92《河渠志二》

材料二   漕运联系着广大的地区,北宋的商贾们不顾流行了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原则,争先恐后长途贩粮。漕运业的发展为茶叶的长途商品性输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活跃了商品市场《宋会要辑稿》载:“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益于汉唐。”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176个市镇,约占总数110,多集中在沿淮、沿江和运河两岸。

——摘编自王兴文《北宋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汴河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漕运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7-08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料统计,1981-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基本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见下表)(单位:%)
1981年1990年1996年2000年
全国34.6832.8933.0328.41
男婴35.5632.3630.4523.92
女婴33.7233.4836.0433.75
2001年2002年2010年①2010年②
全国22.2120.203.8213.93
男婴18.6818.513.7313.62
女婴26.3522.263.9214.30

注:①数据源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统计司的《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②数据源于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9月2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一文。
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
C.经济发展及国家高度重视医疗事业D.爱国卫生运动与公共卫生的普及
7 . 【交通与对外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汉至唐代塑像、壁画中频频出现,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凭借驼背的运载,中亚、西亚直至罗马获得了渴望的中国丝绸。

骆驼上塑造的一捆捆丝绸、一束束生丝,输出的原料与成品都可以见到,令人想到“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美妙图景。通过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的各种珠宝器物、甚至植物品种引进中土,丝绸之路带来的是商品和文化的双向馈赠,骆驼直观地再现丝绸源源流向西方的同时,也能看到外来物品和事物的传入。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材料二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地联运班列,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等开往德国、波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主要城市。目前国内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达到43个,到达欧洲已有14个国家42个城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骆驼”作为丝绸之路象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与汉唐丝绸之路上的交通相比,中欧班列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
2024-02-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全国各地在每年的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卫生运动,运动的标语是“注意卫生是民族独立的基本条件!”“注意卫生可以强健身体!”“强身健体就是强种救国!”等。这说明了(     
A.国民卫生观念得到普及B.政府强调卫生运动的政治价值
C.西方医学知识深入人心D.民族独立需要健全的医疗体系
9 . 【运河与国际形势】

材料一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台时,就深知开凿运河的必要性,也成为他对外政策的核心。运河的建成将加强贸易并使美国海军舰队能够迅速地从-边海岸到另一边海岸,使美国海军舰队的效率成倍增长。再加上他的好友、海权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马汉对他进行的思想灌输是关于运河的商业和战略价值。1903年,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通过系列手段和不平等条约将巴拿马运河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王子建《美国海权理论在夺取巴拿马运河中的应用》

材料二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和批准。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奔(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美国夺取巴拿马运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2022-11-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曾主张废止中医学:“我今后决意废止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则(指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是难以照准的。”1929年国民党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最终并未实行。据此可知
A.中西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B.中医学在近代中国完全不被认可
C.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D.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