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防治乱霍]

材料   《上海市防疫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报告》目录

上海市防疫委员会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报告目录
一、导言(吴国桢)
二、概论(张维)
三、上海市乱霍流行史及其周期性(范日新)
四、疫情(俞焕文 徐宝瑞)
五、免疫注射(刘绥亘)
六、检疫(戴芳渊 施毅轩)
七、隔离治疗(钱章材)
八、上海市防疫委员会行总上海分署合办临时急救时疫医
院办理概况(王霖生)
九、无致热原(pyrogen—Free)生理结晶溶液注射一八一七次
注射报告(王霖生、刘同坡)
十、病家访问及消毒(夏廉康)
十一、检验(缪卫康)
十二、卫生管理(杨锡龄)
十三、安全饮水(江世澄)
十四、施饮茶水运动(上海青年会饮茶水委员会)
十五、D. D. T灭蝇
(一)D. D. T喷射灭蝇队工作(夏廉堂)
(二)灭蝇灭蚊队灭蝇工作报告(黄家兴)
十六、宣传教育(徐宝瑞)
十七、分区工作(陈邦宪)
十八、储备器材(陈邦宪)
十九、经费之筹措及应用(刘汝聪)
附录
一、组织规程
二、实施方案
三、法规
四、界协助人力财力一览表
五、委员名单
六、干事名单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

(1)根据材料,归纳国民政府“上海防疫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市防疫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乱霍防治工作报告》目录的史料价值。
2024-04-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如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们正在烧柴煮盐。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B.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C.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3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的牛耕图]

材料 牛的形象在中华文明原始时期就已出现,牛耕图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载体。隋唐时期,牛耕图并不只在描绘北方旱地牛耕场景,南方水田耕作场面日益丰富,牛耕图像逐渐定式,同时牛耕图的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唐代山水画的兴盛,使牛耕图从秦汉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石发展至墓室及洞窟壁画之中,如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之墓中就见两幅牛耕图。同时该时期牛耕图样逐渐丰满,并不止于单纯牛耕活动描绘,还增添了画面背景的刻画。牛耕也出现在佛教壁画之中,如凿于盛唐时期的莫高窟刻画了《佛说弥勒下生经》中一种七收的场面,画面中就有牛耕图的出现。

宋代画家对于牛耕的描绘日渐脱离墓室以及洞窟壁画之中,牛耕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纸本绘画上,出现在文人画家笔下,且并不再局限于对农事的真实描述,而是以耕牛来寄托画家之思,并逐渐成为皇权的教化工具。据史料载:   仁宗宝元初, 图农家耕织于延春阁。

明清时牛耕图已经不再限于壁画以及纸本绘画之中,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如陶瓷、版画、年画等,与世人的生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承袭宋元之制,皇权对耕织图重农劝桑的教化作用极为重视,据悉明代仇英、唐寅皆绘过耕织图,至清代多位皇帝都曾任命宫廷画家画耕织图。

——摘编自夏恒《象征与教化:中国古代牛耕图发展的多重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牛耕图的主要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牛耕图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5-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7 . 唐宋时期,古籍中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全部动物资料(280条)中,鹿类资料(100条)占比35.7%。其史料来源,一部分是方志文献中的土产贡赋记录,一部分是正史、政书中祥瑞动物的记载。唐宋以后,古籍中关于黄土高原地区鹿类活动的记载急剧减少。上述史料有助于研究(     
A.气候变化与社会生产的联系B.儒家学说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C.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D.民间信仰向文学创作的渗透
2024-02-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宋代水运与交通】

材料一   以下为宋代汴河治理的相关史料   

内容文献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太祖下诏:“缘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李濂《汴京遗迹志》
宋初,“发京畿辅郡三十余县夫,岁一浚”,为掌握疏浚深度,在河床底部放置石板石人为标志。沈括《梦溪笔谈》
王安石建议,“乃别制浚川杷以巨木长八尺,齿长二尺,列于木下如杷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绳,两端矴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脱脱《宋史》卷92《河渠志二》

材料二   漕运联系着广大的地区,北宋的商贾们不顾流行了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原则,争先恐后长途贩粮。漕运业的发展为茶叶的长途商品性输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活跃了商品市场《宋会要辑稿》载:“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益于汉唐。”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176个市镇,约占总数110,多集中在沿淮、沿江和运河两岸。

——摘编自王兴文《北宋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汴河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漕运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7-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代农民如何收割水稻,史书上不曾记载,而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局部,见下图)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收割水稻先割谷穗,再刈谷草的情况。据此可知,汉代画像砖(     
A.具有弥补史书不足的作用B.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原貌
C.可以纠正史籍记述的错误D.是最真实可靠的研究史料
10 . 《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北宋初“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杭稻(即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但京城历来有“诸城门不得私放出现钱”的规定。《宋史》则言南宋“(钱)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四方客商在临安得钱后仍不得自由流通。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宋代纸币运用的原因B.交通运输在宋代落后
C.政府金融职能的优化D.宋代抑商政策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