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2023-06-30更新 | 355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为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地名也大有内涵。如今天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有孔村和孟村,但是全村却没有孔姓和孟姓;今西安市灞桥区有狄村、骞村等村名。出现这类现象有可能是因为(     
A.政权的并立与更迭B.战争的延续与破坏
C.民族的迁徙与交融D.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 . 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A.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7世纪末,咖啡在欧洲兴起,主要种植地为也门和埃塞俄比亚。由于咖啡贸易利润丰厚,1699年荷兰人在爪哇建立咖啡种植园,18世纪上半叶,英、西、葡陆续将咖啡引入牙买加、古巴、巴西、秘鲁等地,咖啡产业在西半球快速发展。咖啡的世界性传播得益于(     
A.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B.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C.咖啡消费市场的扩大D.工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希腊三面环海,“大部分是贫瘠无用之地”,“比较宜于畜牧而不宜于耕种”,“国内水源不足,没有经常供水的河流、湖泊或大的泉井”。在这样的环境下
A.商业成为社会经济基础B.食物生产具有地域特色
C.土地属于贵族集团所有D.民主政体遍及各个城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16~1846年,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从43%增至68%,60年代达到97.5%。1828~1836年德累斯顿、卡塞尔、汉诺威和达姆施塔特成立了技术训练机构。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1842年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算术、几何、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这反映出德国(       
A.强调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B.工人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C.教育发展迎合了工业革命需要D.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转型
8 . 高昌国(460—640年)是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的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地方政权,图中《高昌延寿五年赵善众买舍地契》订立于公元628年,是敦煌文书中一份典型的土地买卖契约。该“地契”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     
延寿五年戊子岁三月十八日,赵善众从孙鹏伯、范庆悦二人边买五城辛场中舍地钱即日毕,舍地即日付。舍义二人方。东诣张容奴分垣,南诣善众场地分垣,西共赵海相鸠舍分垣,北共张廷守鸠舍分垣。肆在之内,长不还,短不与,车行人盗[道]依旧通。若后右[有]人河[呵]盗仞信(认名)者,仰本主了。三主和同立券。券城[成]之后,各不得反悔。悔者壹罚二入不悔者。民右[有]私要,要行二主,各自署名为信。
清[倩]书道人画□
时见范□
临坐张师□
A.高昌国保持着土地自由买卖B.唐王朝尚未完全统治新疆地区
C.封建官府纵容地主兼并土地D.民间契约维护买主的正当权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中,人们踊跃地尝试物种交流。但现在,生物入侵损害了农作物或者造成了本土物种的边缘化甚至灭绝。对这一现象的恐惧促使人们限制有关物种交流的尝试,一种生物保护主义便由此成长起来。因为我们经常不能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本土物舜中,所以生物保护主义的知识基础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种生物民族主义偶尔也伴随有盲目爱国主义的弦外之音。尽管如此,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物种交流”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南京城(时称建康城)是南宋时期的留都,它“外运江、淮,内控湖海,实为东南要会。”建康城城周长为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有六道城门,规模位列当时城市的第7位,人口众多,号为“天下巨镇”。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平坦,各种建筑参差相间。街市喧闹,坊巷密集,一派都市繁华景致。城中民居、官衙、各种店铺、茶楼酒肆、客栈、市场、寺院、道观、学校、书院、兵营等交织杂处,由此占据街巷和河渠沿岸引发的所谓“侵街”现象司空见惯。城区有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盐市等多种专业市场。南门外的工商业区设有城南厢。厢,是负责某一区域的治安机构,“厢有厢官,掌民讼”,各厢下辖若干坊。宋初,建康城内之坊数已达20处,分属四厢,到南宋末年,坊数已达到36处。

——摘编自徐吉军《宋代建康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等

材料二

史料一   (绍兴十一年即1141年,临安郡守俞侠上奏)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涨桥,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厢,差亲民资序京朝官主管全厢公事。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十九

史料二

——(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景定二年(1261年)成书

(1)据材料一、概括建康城的社会风貌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1-15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